2022年08月12日发布 | 1179阅读

潘灝教授|预测胶质瘤患者预后进展:外科视角

潘灏

东部战区总医院

达人收藏































































































































































































本期说文解惑—GBM前沿邀请到了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潘灝教授,带来“预测胶质瘤患者预后进展:外科视角”解读。




课件展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研究者说

1. 传统的神经影像学特征可能有用,但影像组学领域更有前途,具有提高准确性的潜力,在分类和预测方面更优。

2. “直觉”作为预测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策略是不可靠的。

3. 影像组学方法可以预测分子诊断和其他影响可切除性的组织相关因素。功能状态或QoL的映射可改善临床决策并帮助教育患者。

4. 有些预后因素在各时间段和研究设计中的作用是一致的(例如年龄和功能状态)。

5. 有效利用大数据将彻底改变获取患者特征和相关信息的方式。机器学习有可能提高预测和预后的准确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行成於思,新领神会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将在预测胶质瘤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在理想中的研究设计和在常规临床实践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为弥补医学和神经外科实践的差距,可以引入技术人员、程序员、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进行数据管理/标准化、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获得适合临床使用的安全和简化数据集。需要将不同来源的丰富信息整合,充分认识疾病并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专家简介



潘灝 教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博士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委员

江苏省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与神经创伤委员会常委

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及颅底外科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肿瘤学组委员

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青委副主任委员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
审批号:ZMCNNP20220715003
有效期:一年,过期资料,视同作废。
以上信息涉及尚未在中国获批的产品/适应症。此信息仅作信息分享用途,不应被理解为这些产品/适应症在中国获批或注册。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