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日,由再鼎医药举办的“爱见新生”——GBM肿瘤电场病例解析专题会(湖北站)在江城武汉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陈劲草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赵洪洋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钟亚华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刘仁忠教授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李祥攀教授担任会议主持,并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秦智勇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李子煌教授共同出席会议,围绕GBM肿瘤电场诊疗规范及临床病例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开场致辞
陈劲草教授致辞表示,脑胶质瘤的治疗在临床遇到最大的挑战是肿瘤本身的恶性程度高及临床治疗手段的缺乏。目前,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只有手术结合放化疗,但是疗效都非常有限,经过近年来不断的探索,涌现了电场治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新型治疗方式。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MDT诊疗模式日益成熟给疾病诊疗带来的新的思路。本次会议将围绕GBM肿瘤电场治疗专家共识解读和肿瘤电场治疗病例分享等内容展开探讨,期待各位与会专家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赵洪洋教授向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湖北肿瘤电场治疗尚在起步阶段,但上市两年左右的时间,积累了很多临床使用经验,基于此现在也有了肿瘤电场的专家共识,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希望通过深入理解及学习共识来指导临床的实际应用,并且通过TTFields病例解析能让大家对电场治疗在患者获益方面有更深入的探讨及经验总结。
精彩回顾
Session 1
本场专题会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钟亚华教授担任主持,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秦智勇教授对《胶质母细胞瘤的肿瘤电场治疗专家共识》做深入解读,深圳市人民医院李子煌教授对此内容结合自己的临床应用经验作专家观点的分享。
1
《胶质母细胞瘤的肿瘤电场治疗专家共识》-解析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秦智勇教授对《胶质母细胞瘤的肿瘤电场治疗专家共识》进行了精彩解析。共识中对TTFields治疗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临床评估、使用方案以及患者管理等方面制定规范定义,帮助指导临床实践。秦智勇教授提到,专家共识中建议:(1)鼓励和确保患者每日佩戴电场贴片的平均时间≥18h;(2)GBM患者应用TTFields的最少时间应设定为28d,在达到影像学应答的中位时间前停用TTFields应结合临床症状综合考虑、谨慎决定;(3)患者预期生存时间>3个月可给予TTFields充分作用的时间。秦教授的临床经验对于18岁以上、KPS>60分且生存期>3个月的GBM患者就可以考虑使用TTFields,从而通过后期随访来评估患者获益。此外,患者的依从性是影响TTFields疗效的关键因素,依从性越高,患者获益越大,建议每天佩戴TTFields贴片的时间>18h。秦智勇教授还强调了在GBM诊疗中多学科团队(MDT)的重要性,指出尤其对于二次进展的GBM患者,必须进行MDT讨论后才能确定后续治疗方案。目前,TTFields在国内的应用经验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希望该共识能为TTFields在GBM治疗中的规范使用提供指导。
2
专家共话 经验分享
李子煌教授分享了术后放化疗联合TTFields的使用经验,联合治疗可以大大提高GBM的生存率,目前肿瘤电场治疗也有很多地区陆续被纳入商保,从而提升了患者治疗的可及性,希望能进一步关注疾病治疗的普及度,为患者造福。TTFields的全程管理至关重要,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年龄<22岁的患者使用TTFields,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李子煌教授分享了一例使用电场治疗的病例,患者年龄为14岁、病灶大且肿瘤未切除干净,使用TTFields治疗后的生存期达到了17个月,显示出其TTFields的可观效果。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推荐电场同步放化疗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讨论
关于电场治疗的热点问题,秦智勇教授进行了解答:1)国内患者因为经济原因依从性普遍高;2)头皮问题应在放疗计划中做好头皮保护计划,后续佩戴提前对头皮进行保护预防,出现问题及时涂抹药膏进行处理;3)评估进展是否为复发,可能是假性进展,所以需要通过影像学多种评估方式来确认,如出现第一次强化和复发是建议继续使用电场治疗的。
关于电场治疗中骨瓣是否保留的问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刘仁忠教授和赵洪洋教授均认为应该保留,保留骨瓣可提高肿瘤电场强度,使患者最终获益。
Session 2
本场专题内容围绕临床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解析,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刘仁忠教授和李祥攀教授共同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龙国贤教授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连海伟教授作病例分享,武汉市中心医院李俊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徐成仕教授、湖北省中山医院欧阳和平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庭保教授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黄勇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围绕TTFields治疗GBM、枕叶胶质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相关病例展开分享与讨论。
1
TTFields治疗GBM病例分享
龙国贤教授带来一例TTFields治疗GBM的病例分享。病例基本情况:2021年7月10日活检结提示GBM,经MDT讨论后于7月18日进行第二次手术,术后病理检测结果显示低级别胶质瘤,经过与病理科沟通讨论后还是认定为GBM 4级,分子检测IDH野生型、MGMT启动子甲基化;采用放化疗同步电场治疗方案治疗,患者电场使用的依从性达到90%。放疗后3月内出现假性进展,放疗后4个月影像学显示强化消失,目前已达到术后10月无疾病进展,术后患者和家属满意。
2
一例枕叶胶质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
连海伟教授分享一例枕叶胶质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患者为50岁女性,急诊CT示左侧枕叶低密度病灶,21年8月26日手术,病例组织学诊断为GBM,分子诊断为IDH野生型伴TERT启动子突变、EGFR扩增、MGMT甲基化(-)。患者术后48天自行于外院行质子治疗,术后130天行TMZ+电场治疗。术后128天、198天复查CT均未见明显强化病灶,切除效果良好;但术后296天,复查CT结果示原左侧枕叶术区无肿瘤复发迹象,右侧枕叶见强化病灶。连海伟教授也在现场咨询各位与会的肿瘤领域专家,针对此类患者,可否有更好的治疗方案。
讨论
针对连海伟教授的提问,湖北省中山医院欧阳和平教授指出,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实在太高,目前临床上对于功能区的胶质瘤患者,可否行活检术之后,针对性的进行放化疗和综合治疗。
赵洪洋教授则认为,肿瘤的切除程度与患者的预后息息相关,确诊的功能区肿瘤病灶应该切除,手术对功能区的影响是短暂的,后期相关功能会有所恢复,能明确看到的肿瘤必须要手术切除。
陈劲草教授提出,应该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最大范围的切除肿瘤,因为脑功区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但对于功能区的肿瘤进行活检的想法仍有待商榷,手术还是存在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其次,患者积极治疗的乐观心态也同样重要。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庭保教授表示,从这个患者来看,电场治疗是十分有效的,患者积极乐观心态恰巧是基于她的功能区没有遭到损坏,保护功能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黄勇教授认为,这个患者使用的都是最先进的治疗方案:质子治疗和电场治疗,关于对侧出现的强化病灶,要从多方面进行讨论再确定治疗方案,考虑这个患者的情况不是肿瘤复发,而是坏死。
钟亚华教授也认同此患者应该考虑不是治疗复发,而是放射性坏死,可以强化化疗,加上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
刘仁忠教授提出,鉴于患者非常乐观的心态,目前仅进行电场治疗没有做其他治疗,可以继续观察一段时间。
龙国贤教授也赞同对侧出现的病变非肿瘤的可能性大,可能还是放射性坏死,有待观察。
会议总结
赵洪洋教授进行会议总结:今天的会议内容十分丰富,不仅仅是对电场治疗的讨论,对于手术、放化疗、疾病进展和后续治疗都展开了热烈讨论。电场治疗理论上有依据且临床使用的效果显著,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增加患者治疗的可及性,进一步缓解经济支付压力,但对于GBM患者的疗效而言是值得的,推荐使用。
陈劲草教授总结表示,随着今后使用电场治疗的病例增加,可以再继续更深入地探讨电场治疗治疗胶质瘤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