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2日发布 | 775阅读
肿瘤

单细胞测序可识别GBM微环境分子的特征

马辰凯

墨尔本大学

花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意大利比萨圣朱利尔梅比萨纳基金会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所的Francesca Lessi等收集3例GB标本,通过单细胞分离筛选系统DEPArray分离出一定数量的单细胞,进行测序,重点分析四种细胞群: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和干细胞。通过基因组分析,揭示GB微环境的分子特征,结果发表在2022年3月的《Cells》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Lessi F, et al. Cells. 2022 Mar 26;11(7):1127. doi: 1 0.3390/cells11071127.


研究背景




胶质母细胞瘤(GB)是成人侵袭性原发性恶性脑肿瘤,肿瘤微环境(TME)在GB出现耐药性起关键作用。GB微环境由大量不同的细胞组成,除恶性星形胶质细胞和肿瘤干细胞外,还包括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周细胞和大量的淋巴细胞。意大利比萨圣朱利尔梅比萨纳基金会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所的Francesca Lessi等收集3例GB标本,通过单细胞分离筛选系统DEPArray分离出一定数量的单细胞,进行测序,重点分析四种细胞群: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和干细胞。通过基因组分析,揭示GB微环境的分子特征,结果发表在2022年3月的《Cells》在线。

研究方法



作者首先使用DEPArray分离3例IDH野生型GB新鲜组织(GB01、GB02和GB03),分别测得2654、9535和4278个细胞。作者选择4种不同的常规标记识别GB中4种最具代表性的亚群:GFAP+星形胶质细胞(GFAP+)、IBA1+小胶质细胞(IBA1+)、CD105+内皮细胞(CD105+)和CD133+干细胞(CD133+);并对单细胞进行拷贝变异分析和测序。总体来说,3例标本都有10q缺失,GB01和GB02存在7号染色体扩增,符合GB特征,同时拷贝变异异质性较大。


研究结果



单细胞测序分析发现,在GB01中,GFAP+占75.8%,IBA1+占23.3%。有1个血管内皮样细胞呈野生型;6个小胶质细胞样细胞中,2个是野生型,1个仅显示19号染色体缺失。其它细胞显示不同的基因组改变,但共享10号染色体缺失,以及7、9q和17q号染色体扩增。6个星形胶质细胞中,1个具有1p和10号染色体缺失以及7、9、17q和19q染色体扩增的干细胞。此外,在GB01中,还发现两个具有双重染色的细胞(GFAP+和IBA1+)。四分之三的未染色细胞是野生型,1个表现为1p、10和17p染色体缺失以及7、9q、17q和19q染色体扩增。


在GB02中GFAP+占68.9%,IBA1+占27.9%,CD105+占2.67%。8个内皮细胞中,2个是野生型,其它为19号染色体缺失;只有1个具有9p、10、13q、14q和22q染色体缺失。在6个星形胶质细胞中,1个是野生型,1个具有19号染色体缺失,其它则共享9p、10、13q、14q和22q染色体缺失。在5个单一的小胶质细胞中,2个野生型,3个有19号染色体缺失。在GB02中,6个双染细胞(CD133+和CD105+),其中4个为野生型,其它共享10、13q、14q和22q染色体缺失。


GB03中,GFAP+占77.4%,IBA1+占0.77%,CD105+占21.81%。6个内皮细胞中,4个野生型,另外2个呈不同变异,特别是9p、10和22q染色体缺失和7、9q和20染色体扩增。5个小胶质细胞均为野生型。6个星形胶质细胞中,1个是野生型,而其它细胞显示相同的改变:9p、10和22q染色体缺失和chr 7、9q和20染色体扩增。

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作者通过4个细胞亚群标记从新鲜GBM中分离出单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和干细胞。单细胞测序的基因拷贝变异分析能够区分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类别,这种分析方法非常灵敏、准确地显示分子特征,有助于了解肿瘤发展机制。


15.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