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3日发布 | 1164阅读

《Neuro-oncology》2019-2020年文献汇编(Ⅳ):神经肿瘤临床研究(下)

张韫泽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往期回顾


《Neuro-oncology》2019-2020年文献汇编(Ⅰ):神经肿瘤基础研究(上)

《Neuro-oncology》2019-2020年文献汇编(Ⅱ):神经肿瘤基础研究(下)

《Neuro-oncology》2019-2020年文献汇编(Ⅲ):神经肿瘤临床研究(上)

本期整理:张韫泽  西安唐都医院

审校:王樑  西安唐都医院



胶质瘤的免疫治疗


1

弥漫内生型脑桥胶质瘤的免疫微环境特征:对免疫疗法发展的意义

编译:张军霞

Neuro Oncol. 2019 Jan 1;21(1):83-94. doi: 10.1093/neuonc/noy145.

弥漫内生型脑桥胶质瘤(DIPG)是一种致命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免疫治疗能够特异性靶向调控肿瘤细胞,然而目前对DIPG中肿瘤微环境的了解甚少。因此,本研究拟在儿童低、高级别胶质瘤和DIPG中探讨浸润免疫细胞和免疫抑制因子的特征。结果发现与非肿瘤对照组相比,DIPG没有引起巨噬细胞增多或T细胞浸润,也没有过表达免疫抑制因子,也不能被激活的同种异体T细胞有效靶向。DIPG肿瘤既没有高度的免疫抑制或也没有炎症微环境。因此,免疫治疗发展的主要关注点应该是肿瘤特异性效应免疫细胞的招募、激活和维持。


2

不同剂量替莫唑胺治疗影响T细胞对免疫检查点抑制的反应

编译:周杰

Neuro Oncol. 2019 Jun 10;21(6):730-741. doi: 10.1093/neuonc/noz015. 

替莫唑胺是目前最常用的GBM术后化疗的标准方案之一,研究表明替莫唑胺治疗GBM可以导致患者淋巴细胞减少和肿瘤微环境变化,与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案密切相关。本研究作者假设替莫唑胺用药剂量的变化可以降低免疫抑制细胞数量、导致淋巴细胞衰竭,从而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效率。因此,作者拟探究不同剂量替莫唑胺是否能够影响受试者免疫情况和肿瘤微环境,进而影响PD-1抑制剂对GBM的治疗效果。


3

针对缺氧下游信号蛋白CAIX对胶质母细胞瘤进行CAR-T细胞靶向治疗

编译:段光明

Neuro Oncol.  2019 Nov 4;21(11):1436-1446. doi: 10.1093/neuonc/noz117.

尽管治疗方案不断创新,胶质母细胞瘤的生存率仍无显著改变。本研究通过确定CAIX在胶质母细胞瘤的低氧条件下的特异性,并突出其作为CAR-T治疗靶点的有效性,表明抗CAIX的CAR-T细胞治疗可能成为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有效策略。直接瘤内注射可增加抗CAIX的CAR-T细胞效力,同时限制其非靶向效应。


4

肿瘤杀伤性干细胞疗法使杀死新型异质胶质母细胞瘤杂交模型成为可能

编译:赵吉星

Neuro Oncol. 2019 Dec 17;21(12):1552-1564. doi: 10.1093/neuonc/noz138.

靶向的肿瘤杀伤性神经干细胞(tNSC)疗法是一种有前景的新疗法,开发tNSC疗法可以用于克服瘤内异质性,突变肿瘤细胞侵袭性和胶质母细胞瘤(GBM)对不同药物的反应。作者使用器官型脑切片外植体和不同类型的人类GBM细胞来产生体内外异质模型进行相关研究,显示tNSC疗法的有效性。


5

胶质瘤相关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CCL5通过钙依赖的MMP2调节胶质瘤的迁移和侵袭

编译:刘芳

Neuro Oncol. 2020 Feb 20;22(2):253-266. doi: 10.1093/neuonc/noz189. 

胶质母细胞瘤是以弥漫性侵润性生长为特征,由于耐药和肿瘤复发,中位生存期仅为1.5年,是最为致命的原发性脑恶性肿瘤。CCL5是一种免疫细胞产生的炎症介质,参与了胶质瘤的生长和迁移,CCL5如何促进胶质瘤细胞侵袭的机制尚未被详细报道。来自中国台湾的Wu等学者的研究显示CCL5可以通过MMP-2的表达调控人脑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活性,可能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靶点。


6

ICOSLG界导的调节性T细胞增生和IL10分泌促进胶质母细胞瘤进展

编译:林毅

Neuro Oncol. 2020 Mar 5;22(3):333-344. doi: 10.1093/neuonc/noz204.

最近靶向免疫检查点蛋白抑制剂在一些癌症中取得了显著成就,获得了广泛关注。ICOSLG(可诱导T细胞共刺激配基)是免疫调节配基家族B7的成员,它可以通过调节抗肿瘤免疫应答在癌症进展中起作用。虽然在胶质瘤细胞中存在异常的ICOSLG表达,其促进胶质母细胞瘤进展的机制仍不明确。作者通过分析ICOSLG在人脑胶质瘤组织和人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培养细胞球(GSCs)的表达,探讨了ICOSLG在GBM肿瘤进展中起的作用。作者还进一步研究了它的免疫调节功能和潜在的分子机制。


7

抗PD-L1抗体直接激活巨噬细胞有助于胶质母细胞瘤增强放疗诱导的远位效应

编译:陈银生

Neuro Oncol. 2020 May 15;22(5):639-651. doi: 10.1093/neuonc/noz226.

大多数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在先前的放疗部位附近。未来的临床成功需要获得和优化“远位效应”(abscopal effect),从而使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治疗部位以外的未照射的肿瘤细胞。放疗结合抗PD-L1治疗在II级胶质母细胞瘤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是机制及与远位效应的相关性尚不明确。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抗PD-L1免疫疗法可通过经典的激活T细胞和直接激活巨噬细胞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增强放疗诱导的远位效应。文章发表在2020年5月的《Neuro-Oncology》。


8

细胞外囊泡和PD-L1在胶质母细胞瘤介导的免疫抑制单核细胞诱导中的作用

编译:杨志荣

Neuro Oncol. 2020 Jul 7;22(7):967-978. doi: 10.1093/neuonc/noaa029.

免疫抑制是影响胶质母细胞瘤(GBM)免疫治疗疗效的原因之一。其中GBM来源的免疫抑制性单核细胞发挥关键作用。Himes BT发现GBM细胞外泌体与T细胞和单核细胞都相互作用,但不直接抑制T细胞活化。然而,GBM细胞外泌体可诱导免疫抑制性单核细胞,包括髓样抑制细胞(MDSC)和非经典单核细胞(NCM)。MDSCs和NCMs在体外抑制GBM中的T细胞增殖。这些结果表明,GBM外泌体介导的免疫抑制,通过诱导免疫抑制性单核细胞,而不是直接作用于T细胞。虽然PD-L1的表达对诱导特异性的免疫抑制性单核细胞群至关重要,但是细胞外泌体介导的免疫抑制信号通路复杂且不限于PD-L1。


9

免疫检查点阻滞剂和多价新抗原疫苗联合治疗侵袭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动物实验研究

编译:万大海

Neuro Oncol. 2020 Sep 29;22(9):1276-1288. doi: 10.1093/neuonc/noaa050. 

免疫疗法在其他癌症中效果显著。然而,在胶质瘤中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肿瘤免疫基因组学介导的新抗原靶向治疗是一种值得研究的精准免疫疗法。作者制作了GL261和CT2A胶质瘤细胞系小鼠模型,通过对颅内病灶进行分析;鉴定预测新的抗原;分析筛选出反应性最佳的候选抗原,并对新抗原疫苗、αPD-L1或联合治疗进行生存分析。提供了新的临床前证据,指明一种有效治疗GBM的新方向。


10

PA去甲基化和转录图谱研究显示bZIP转录因子与免疫应答有关

编译:张韫泽

Neuro Oncol. 2020 Sep 29;22(9):1327-1338. doi: 10.1093/neuonc/noaa035.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A)是儿童最常见的脑部肿瘤,预后较好,但患者仍有可能面临与疾病或治疗相关的功能障碍,这可能与PA的基因和转录有关。我们分析了9个PA、4个胎儿和12个成人对照组织样本的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序列(WGBS)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结果表明bZIP转录因子与PA中免疫浸润的启动和维持有关,为局部甲基化差异和基因表达差异与免疫浸润的联系提供了证据。

11

CX3CR1信号在胶质瘤恶性转化中的作用

编译:韩俐莹

Neuro Oncol. 2020 Oct 14;22(10):1463-1473. doi: 10.1093/neuonc/noaa075. 

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可能通过改变肿瘤行为或影响肿瘤微环境来促进低级别胶质瘤的进展。在本研究中,作者研究了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信号在低级别胶质瘤LGG恶性转化中的作用。结果提示CX3CR1 V249I多态性与LGGs中整体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提高有关。CX3CR1信号增强肿瘤相关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积累和恶性转化过程中的血管生成。



胶质瘤的预后



1

IDH突变型胶质瘤首次复发后进展加速

编译:林晓宁

Neuro Oncol. 2019 May 6;21(5):669-677. doi: 10.1093/neuonc/noz016.

IDH突变型胶质瘤由于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长,往往需要较长的随访才能确定药物疗效,因此目前相关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仍具挑战。本研究对接受治疗的275名WHO II级和III级的IDH突变型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这些患者首次复发后肿瘤进展明显加速。


2

多聚体与1p/19q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肿瘤预后不良有关

编译:宋涛

Neuro Oncol. 2019 Sep 6;21(9):1164-1174. doi: 10.1093/neuonc/noz098.

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星形细胞瘤的早期进展与染色体不稳定性有关。在此,我们评估了1p/19q多聚体状态对胶质瘤的预后意义。从1996年到2013年,我们在8个机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分析了412个组织学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1p/19q状态。


3

WHOⅡ级1p/19q双缺失少突胶质瘤最大切除术的预测因子和预后

编译:郭艳红

Neuro Oncol. 2020 Mar 5;22(3):369-380. doi: 10.1093/neuonc/noz168.

近年来,低级别胶质瘤(LGG)的治疗方法不断发展,手术在LGG中起着重要的诊断作用,但最大肿瘤切除的作用仍不清楚。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将1p/19q状态纳入2010年美国登记数据,对WHO Ⅱ级1p/19q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瘤的最大肿瘤切除预测因子和预后作用进行评估。


4

广泛的脑干浸润,而不是占位效应,是终末期胶质母细胞瘤的共同特征

编译:魏辰

Neuro Oncol. 2020 Apr 15;22(4):470-479. doi: 10.1093/neuonc/noz216.

如何延长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生存期的进展仍十分缓慢。更好的理解为什么患者的生存率仍然很低,对制定新的策略方向至关重要。本研究对33例GBM患者死亡后的大脑进行尸检,检查其大体和微观异常。发现患者中位生存期的延长与脑干浸润的存在有直接关系,这对临床前GBM模型的建立以及旨在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临床试验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5

IDH1/2野生型具有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特征的WHO IV级弥漫性星形细胞胶质瘤的生存率研究:cIMPACT-NOW标准的实践

编译:钞敏

Neuro Oncol. 2020 Apr 15;22(4):515-523. doi: 10.1093/neuonc/noz200.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子信息及实践方法联盟(cIMPACT-NOW)第3次更新提出:IDH1/2野生型的低级别弥漫性星形细胞胶质瘤患者只要具有以下三种分子改变之一:EGFR扩增、TERTp突变、+Chr 7/-Chr 10,均应该被重新归于IDH1/2野生型具有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特征的WHO IV级弥漫性星形细胞胶质瘤。针对这次更新,本文对87例IDH1/2野生型低级别弥漫性星形细胞胶质瘤患者的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本研究证实了cIMPACT-NOW的第3次更新,并且作者认为应该将IDH1/2野生型WHO IV级星形细胞瘤在没有限定突变的情况下归类为IDH1/2wt胶质母细胞瘤。


6

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的生存预测模型

编译:柴毅

Neuro Oncol. 2020 May 15;22(5):665-674. doi: 10.1093/neuonc/noz191.

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瘤。弥漫性低级别和间变级别胶质瘤,合称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LGG),属WHO II 和III级,其临床异质性较强,预后多变。本研究旨在开发并独立验证一种生存列线图,其通过分析1p/19q缺失和IDH突变状态,以及其他重要的预后因素,用于评估新诊断的LGG的个体化生存概率。此外,作者还提供了免费的在线网页(https://hgittleman.shinyapps.io/LGG_Nomogram_H_Gittleman/)以便于临床使用。


7

新诊断胶质瘤患者的症候群:哪些症状与高级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独立相关?

编译:王焕宇

Neuro Oncol. 2019 Nov 4;21(11):1447-1457. doi: 10.1093/neuonc/noz118.

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神经科的Marijke B. Coomans等人通过研究新诊断胶质瘤患者的症候群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关系,发现疲乏症候群和运动症候群与患者神经功能的某一方面存在独立的负面影响。

8

透明隔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临床、影像、病理及分子分型分析

编译:潘灏

Neuro Oncol. 2019 Jun 10;21(6):800-808. doi: 10.1093/neuonc/noz037.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是一类罕见的神经肿瘤,多见于儿童和年轻人。而发生在透明隔附近的中线部位肿瘤,病理上可有类似于DNET的表现,这类肿瘤被称为 “DNET样透明隔肿瘤”。因为此类肿瘤极为罕见,既往只有少数病例报道,对其基因表达变异情况也只有极少数的报道。作者收集20例此类肿瘤,并结合既往文献报道的18例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病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认为DNET样透明隔肿瘤属于一种独立的病种。


肿瘤治疗对QOL的影响


1

儿童脑肿瘤患者放疗后社会心理和认知功能的变化轨迹

编译:林晓宁

Neuro Oncol. 2019 May 6;21(5):678-685. doi: 10.1093/neuonc/noz010.

接受放疗(RT)的儿童脑肿瘤患者存在神经认知和社会心理晚期受损的风险,以往研究主要是在群体层面及孤立地检验这种影响效果。美国心理学专家在本研究中将350名患有脑肿瘤的儿童患者纳入RT的II期临床试验,他们完成了一系列神经认知评估,包括放疗前基线、放疗后6个月情况,然后每年复查,连续5年。本研究强调了脑肿瘤患儿放疗后认知功能的变化,并支持使用以人为本的分析技术来提高对功能的理解。

2

质子放射治疗与单纯手术对小儿脑肿瘤患者的神经认知改变影响的前瞻性、纵向比较

编译:翟玉龙

Neuro Oncol. 2019 Jun 10;21(6):809-818. doi: 10.1093/neuonc/noz041.

质子放射治疗可减少正常组织接受放射剂量的体积,这可能会导致更好的神经认知结果。我们研究了接受质子颅脊髓照射(CSI)、质子灶放疗(PRT)或单纯手术治疗的儿童脑肿瘤患者神经认知评分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发现,质子治疗组和手术组各指标随时间变化均表现出稳定的神经认知评分(P>0.05)。

3

相比X-ray治疗儿童脑肿瘤接受质子治疗改善神经心理学结局

编译:冀培刚

Neuro Oncol. 2019 Jul 11;21(7):934-943. doi: 10.1093/neuonc/noz070.

质子治疗可将大部分能量投入肿瘤靶区且在肿瘤外停止,而与之相对的X射线治疗(XRT),则在肿瘤外继续照射剂量。目前很少有研究在神经心理学领域比较XRT与PRT。来自芝加哥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放射肿瘤科的Jeffrey P. Gross等研究比较接受XRT与PRT的儿童脑肿瘤的神经心理学多个领域的结果。

4

儿童及青少年低级别胶质瘤幸存者海马剂量与记忆的关联:一项为期十年的神经认知纵向研究

编译:席青松

Neuro Oncol. 2019 Sep 6;21(9):1175-1183. doi: 10.1093/neuonc/noz068.

在成人全脑放疗中推荐避开海马以减少短期记忆力的下降。本项研究通过口头回忆方法评估接受了放射治疗的儿童及青少年低级别胶质瘤患者记忆力和海马受照剂量的关系。这项为期10年的纵向研究表明,海马受照剂量越大,延迟记忆下降幅度越大。这可能有助于放射治疗计划的优化,有必要进行前瞻性研究近一步证实。


5

一项验证概念的试验性随机对照试验:运动可以提高稳定期神经胶质瘤患者的认知能力

编译:翟玉龙

Neuro Oncol. 2020 Jan 11;22(1):103-115. doi: 10.1093/neuonc/noz178.

神经胶质瘤患者常伴随认知功能缺陷。体育锻炼对改善老年人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显著效果。这项验证概念的试验性随机对照试验探讨了运动干预对改善胶质瘤患者包括认知测试表现和患者报告结果的认知功能的可能影响。


6

甲氨蝶呤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

编译:钞敏

Neuro Oncol. 2020 Aug 17;22(8):1126-1137. doi: 10.1093/neuonc/noaa086.

化疗有效提高了癌症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但是在化疗后的几年里,多数患者也会随之出现化疗相关的神经功能障碍。甲氨蝶呤(MTX)是多种肿瘤,尤其是血液系统肿瘤化疗方案的主要成分。此前,关于MTX相关的脑灰质损伤已经在动物模型得到了验证,本文作者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和亚叶酸钙解救治疗来建立认知损害的动物模型,通过体视学、行为学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来评估全身大剂量MTX对体内白质细胞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MTX化疗会导致神经系统认知功能的长期损害。


7

四岁以下脑肿瘤患儿接受质子放射治疗的长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报告

编译:黄麒霖

Neuro Oncol. 2020 Sep 29;22(9):1379-1387. doi: 10.1093/neuonc/noaa042.

放射治疗辐射的远期效应及其对脑肿瘤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对于该类接受放疗患儿的长期生活质量数据较为匮乏,本研究是为了研究幼儿时期(<4岁)接受质子放射治疗(PRT)的脑肿瘤患者长期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