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发布 | 2169阅读

【“医带医路”周年庆】海口市人民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专访

Bamboo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2019年,默沙东联合全国脑胶质瘤MDT中心正式启动“医带医路”MDT多学科交流项目,推动东西交流,南北互融,持续推动中国脑胶质瘤多学科学术交流。2020年,正值“医带医路”项目启动一周年,神外资讯有幸邀请到海口市人民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接受专访。











专家寄语



王加充  神经外科

海口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海口市医学会副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胶质瘤占脑肿瘤的40-50%,是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平均生存其较短。治疗方面不仅仅是手术切除,还有放疗、化疗及磁场电疗等综合治疗,这涉及到多个学科。分子病理诊断的进步,也揭示了胶质瘤治疗既有一致性,又有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何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使患者获得最大获益?胶质瘤MDT团队的建立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模式。通过多学科的联合诊治,减少患者出现的治疗偏差,改善病人的就医体验,促进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及发展,也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希望我们胶质瘤MDT团队多与其他MDT团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及最终战胜胶质瘤做出贡献。



海口市人民医院
脑胶质瘤MDT团队




海口市人民医院

脑胶质瘤中心MDT团队大事记



海口市人民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
主要专家

王加充院长 神经外科

门诊:周二下午

袁峰教授 肿瘤放疗科

门诊:周一、周五上午

李迅教授 肿瘤化疗科

门诊:周一上午、周二下午

谈顺教授 病理科

聂柳教授 神经外科

门诊:周三上午

李香营教授 影像科



名家专访




神经外科 王加充院长



神外资讯
王院长,您作为海口市人民医院的院长,您认为神经肿瘤MDT模式于其他科室是否有借鉴意义?
王加充院长:
这就要提到脑胶质瘤为什么要做MDT。从前一个人学医是从头看到脚,这就是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MDT就是我们再一次的合,但这不是简单的合,是螺旋式上升的合,是带着各个学科分支更为深入的融合。肿瘤的诊疗尤其需要MDT,特别我们神经科的肿瘤,在从诊断到治疗,再到后面的放化疗综合治疗,都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目前,包括肿瘤、重症在内的很多学科也都开展了MDT。因为每一个学科对于疾病的诊疗都有局限性,如果能够将各个学科更深入的融在一起,多个医生围以病人为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神外资讯

海南作为全国著名的康养圣地,在老年神经疾病患者就诊的医疗服务上是否有所布局?

王加充院长:

确实全国很多人都喜欢在海南养老,这带来了海南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人数的增多,带来海南老年发病率的增加。对于老年患者的诊疗,我们要考虑到他们与年轻人、中年人不一样的承受能力,还要兼顾他的生活质量,所以对于老年患者医疗服务上,我想我们更多的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是我们治疗最核心的方向和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延缓病情及延长寿命也是我们的目标之一。


神外资讯

您对科室或者说脑胶质瘤团队未来的发展规划有哪些?

王加充院长:
脑胶质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这三板斧,现在又增加了电场疗法这一新技术,以及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疗法。


目前来看,脑胶质瘤的手术通过利用术中监测、唤醒技术、多模态融合等先进技术,在肿瘤切除方面已经发挥到了极致,但是肿瘤有可能没有边界,很多地方还是无法涉,要进一步提高脑胶质瘤诊疗效果,第一,要在治疗手段上开发和利用新的技术和疗法;第二,尽可能的在手术保存神经功能,或想办法弥补手术中切除的功能,比如发展脑机结合技术,在病灶区域连同功能被切除掉后,可以植入代替物弥补功能的缺损。 



神经外科 聂柳教授



神外资讯
您能结合脑胶质瘤诊疗经验,谈一谈贵院脑胶质瘤MDT的主要组成成员以及模式吗?您认为规范的脑胶质瘤诊疗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聂柳教授:

首先谈谈脑胶质瘤的诊疗原则。除了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判断,术前影像学检查十分重要,通过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尽可能多的为医生提供肿瘤的信息。在手术治疗中,神经外科医生会借助导航、术中电生理监测等技术,在保护神经功能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手术治疗后,组织病理及分子病理的整合诊断为患者后续个性化精准化的综合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在脑胶质瘤的诊疗中,神经外科医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通过手术尽可能减轻患者的肿瘤负荷,还要组织MDT会诊,由多学科共同为患者制定并实施术后治疗方案,还要对患者进行规律的随访,尽早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适时的组织MDT讨论,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在MDT组成和模式方面,海口市人民医院作为一所三甲级综合医院,我们的神经外科、肿瘤放疗科、肿瘤内科、影像科、病理科都是各自独立的科室,这决定了我们要把各个科室的专家定期集中到一起进行 MDT会诊,这属于邦联制的模式。


我院非常重视脑胶质瘤MDT,每个科室参与MDT的成员都是科主任或专家级,MDT小组会根据需要定期会诊,为患者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同时,我们在海口市也进行院际之间的MDT会诊,还参加了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牵头的南方脑胶质瘤MDT中心,对于一些疑难患者,我们也会请教上级医院的医生,来帮助我们进行诊疗。



肿瘤放疗科 袁峰教授



神外资讯
作为颅内肿瘤放射治疗方面的专家,您认为开展MDT诊疗模式对医患双方有哪些获益,体现在哪些方面? 

袁峰教授:

以往脑肿瘤的治疗模式相当于接力,先手术再放疗再化疗,各专业间的沟通缺乏协调性,现在的MDT诊疗模式提供的是一站式医疗服务,医患双方都有明确的时间表,不但减少了患者的疑虑,改善了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也提高患者对整个诊疗计划的依从性,明显地提高了患者的预后。

同时,MDT诊疗模式减少了诊疗的环节,减少了重复性的服务,提高了服务的协调性,从而降低了医疗费用,患者的满意度也有明显提升。从医生的角度来看,MDT提高了各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的效率,增加了团队成员跨专业学习的机会,对青年医生的成长极为有利。MDT所得的决策是多学科共享的,更容易获得最佳的实践和循证医学的建议。



肿瘤化疗科 李迅教授



神外资讯
您认为MDT诊疗模式对于化疗有哪些优势?业界不少专家认为,对于脑胶质瘤的诊疗突破要寄托在药物治疗上,您觉得今后药物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李迅教授:

化疗在脑肿瘤,尤其脑胶质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血脑屏障的原因,它有效性还是被大打折扣。近年来,化疗药首选的就是替莫唑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疗法也不断涌现。通过MDT,我们可以对个别疑难的病例化疗方案的制定进行充分的讨论,尤其对不同药物的联合疗法,都可以在MDT上进行探讨,从而让患者有更好的获益,这也是我们MDT最终的宗旨。

药物治疗的基础是分子病理学,我们要在充分了解肿瘤特性的基础上,研发更高效的药物,这是我们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因为血脑屏障的存在,化疗药物对血脑屏障的通过率是限制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替莫唑胺是为数不多高效通过血脑屏障的化疗药,随着技术的进步,基于分子病理学的发展,无论是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今后一定会有关键性的突破。随着临床研究循证医学的证据越来越强,脑胶质瘤,包括胶质母细胞瘤在内的高度恶性肿瘤,将获得长时间的缓解,延长PFS后,最终达到OS的提升。 



影像科 李香营教授



神外资讯
请您介绍一下贵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在脑胶质瘤MDT团队中的应用,哪些影像学检查在脑胶质瘤的诊断与评估上具有较大的作用?

李香营教授:

本院具有多学科联合会诊MDT所需要的高端影像学设备及人才梯队,学组内一直从事脑胶质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也获得了省级课题的支持。对于脑胶质瘤的影像学检查,高端CT主要对钙化、出血和脂肪比较敏感。用得最多的是多模态的磁共振成像,包括磁共振加权、磁共振张量成像、峰度成像、轻质子波普成像、灌注成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磁敏感成像、BOLD、酰胺质子转移成像等。


这些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的术前诊断、分级、手术方案制定、治疗效果评估方面都具有很大作用,近几年影像组学的发展和与人工智能的联合,进行脑胶质瘤基因型和放化疗后影像学的评估成为今年的热点。PET-CT主要用于脑胶质瘤复发及放射性坏死的鉴别。



病理科 谈顺教授



神外资讯
在脑胶质瘤诊疗方面,分子病理诊断发展非常迅速,分子标志物也纷繁浩杂,您能够跟我们分享一些您的病理诊断经验吗?

谈顺教授:

以前病理诊断主要是基于形态学的诊断,停留在组织和细胞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已经逐渐进展到分子以及基因水平,逐步可以做到肿瘤的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现在的分子标记物如染色体1p/19q的杂合体缺失,IDH突变等,对肿瘤的诊断和分级很有帮助。以前诊断中发现部分低级别脑胶质瘤的患者,在经过临床观察后,其恶性程度达到了高级别脑胶质瘤,而当时我们并不了解原因。


现在随着分子病理学诊断的进展,我们逐渐发现有相关基因的缺失或过度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除了对染色体和基因异常表达进行检测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检测GFAP、ki67指数、p53蛋白等,从而更加准确的来预计患者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高低,从而达到精准的治疗。


END



本文章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观看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
由AI智能生成
  • 1. 
    在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中,如何根据分子病理诊断结果精准地选择放疗、化疗、磁场电疗等不同治疗手段的组合?
  • 2. 
    对于脑胶质瘤手术切除边界难以确定的情况,术中监测、唤醒技术、多模态融合等技术如何进一步优化以提高肿瘤切除率并保护神经功能?
  • 3. 
    在脑胶质瘤的MDT邦联制模式下,如何确保各科室专家在不同阶段的协作效率,避免出现信息传递延误或误解的情况?
预告

天津大学国家卒中学院分院动脉瘤手术技术高阶培训班

2025.07.14-07.18 远程-Online
查看更多会议

鞍区肿瘤的治疗体会(二)

查看更多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