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维汀®贝伐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通过与VEGF结合,抑制其生物活性,从而抑制血管生长,阻断肿瘤细胞生长所需的血液、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供应,最终实现抗癌作用。贝伐珠单抗在中国已获批两个适应症,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转移性结直肠癌,目前即将获批用于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对于提高我国复发性GBM诊疗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里程碑式意义。2020年7月28日,GBM治疗领域顶尖专家——北京天坛医院韩小弟教授接受神外资讯专访,就贝伐珠单抗作用机制、在脑胶质瘤诊疗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历程等问题带来了自己的经验之谈。
安维汀®贝伐珠单抗即将在国内获批用于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贝伐珠单抗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韩小弟教授:
贝伐珠单抗就是VEGF-A单克隆抗体,而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中最强大的刺激因子之一,也称为VPF(血管通透性因子),在肿瘤血管生成、生长、发育及肿瘤周边水肿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贝伐珠单抗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就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贝伐珠单抗抑制VEGF后,肿瘤的血管生成减少、供血减少,肿瘤所获得的营养就会减少,导致肿瘤萎缩;2. VPF的阻滞可以让通透性减少,这样瘤周围的水肿就会减轻,能使因脑水肿和脑疝而昏迷的脑肿瘤患者恢复清醒,因此,从治疗的疗效上也可以看到药物的作用机制;3. 能够让血管正常化,一般来说肿瘤的血管是异常的,血管内壁严重增生,导致原本营养供应和交换良好的单层内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变成肾小球一样的多层内皮细胞结构,使其与周围组织的营养交换和供给效率严重降低,贝伐珠单抗通过减少内皮细胞增生,使血管正常化,保证了化疗药物或其他药物能够到达肿瘤部位发挥功效,以此加强了化疗和药物治疗的疗效。
贝伐珠单抗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高发癌症,是怎样的契机让贝伐珠单抗开始在神经肿瘤领域有所应用?
韩小弟教授:
您认为贝伐珠单抗在脑肿瘤领域治疗策略的发展中还有哪些难点及需要突破的地方?
韩小弟教授:
2010年安维汀®贝伐珠单抗正式在中国获批上市,先后被批准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2017年,正式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如今,复发性GBM的适应症也获批在即,您认为获批后会为国内GBM患者的诊疗带来哪些改变?
韩小弟教授:
请您介绍一下贝伐珠单抗与其他药物或疗法联用的临床研究最新进展?
韩小弟教授:
韩小弟 教授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曾任北京天坛普华医院副院长、首席专家、神经外科主任。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十余年,负责胶质瘤综合治疗及进口药物临床研究工作,参与北京市许多重大课题的研究和神经外科教材和书籍的编写和翻译工作。澳大利亚墨尔本Alfred医院神经外科、澳大利亚国家创伤研究所、美国堪萨斯州Wichita州立大学和纽约州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神经外科各类疾病的外科治疗和综合治疗,尤其是以脑肿瘤的手术、术中放化疗和术后的综合靶向治疗和化疗为主,在国内较早提出“胶质瘤术后综合治疗”观点。
往期回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