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9日发布 | 3018阅读

新型抗胶质瘤化疗药物ACT001的作用机制研究

杨志荣

Friedrich-Alexander- Universität 医学院

花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达人收藏

中国天津南开大学药学院的Xiaonan Xi等研究ACT001对胶质瘤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ACT001的直接作用靶点。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10月的《Cell Death Dis》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Xi X, et al. Cell Death Dis. 2019 Oct 7;10(10):757.doi: 10.1038/s41419-019-1986-2.】


研究背景



顺铂等铂类药是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化疗药物,常与替莫唑胺、卡莫司汀等联用,但其耐药性和副作用限制临床应用。中国天津Accendatech Co.,Ltd.开发的甘油醚倍半萜烯内酯(ACT001),是一种靶向STAT3和NF-κB的乌心石内酯(micheliolide)衍生物。已由美国FDA作为“未商业开发的合成药”批准用于GBM治疗。ACT001在临床I期试验中显示对GBM的良好疗效;目前在美国、欧盟进行抗肿瘤临床II期试验。然而,ACT001的抗肿瘤机制尚不清楚。既往研究发现ACT001通过在半胱氨酸残基424处选择性结合PKM2,抑制肿瘤代谢。中国天津南开大学药学院的Xiaonan Xi等研究ACT001对胶质瘤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ACT001的直接作用靶点。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10月的《Cell Death Dis》在线。


研究方法



PAI-1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可调节血管生成,影响肿瘤生长,并参与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和粘附,与肿瘤患者临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PAI-1高表达与肿瘤耐药性也相关。已有研究证实GBM高表达PAI-1。ACT001是以乌心石内酯富马酸盐形式的化合物,在生理条件下可转换为乌心石内酯。研究者通过细胞热位移测定、Biacore分析、热稳定性分析和ACT001探针分析验证ACT001与PAI-1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ACT001直接结合PAI-1后可抑制PI3K/AKT通路,影响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体外细胞实验和U118小鼠皮下成瘤模型的体内实验均证实,ACT001和顺铂联用具有抑制胶质瘤的协同作用。


结论



该研究阐明ACT001抗胶质瘤的机制,PAI-1是ACT001的作用靶点,而且ACT001与PAI-1结合抑制PI3K/AKT通路。ACT001与顺铂协同抗胶质瘤作用,为临床GBM化疗提供新思路。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