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昂热大学神经外科的Anne Clavreul等在颅内原位GBM动物模型上,采用非病毒方法,如增强递送装置(CED装置)、可植入聚合物装置、纳米载体或细胞载体,使血管生成抑制剂发挥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4月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摘自文章章节
【Ref: Clavreul A , et al. Int J Nanomedicine. 2019 Apr 9;14:2497-2513. doi: 10.2147/IJN.S194858. eCollection 2019.】
研究背景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肿瘤血管生成。血管生成抑制剂,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的出现,使GBM的治疗出现新的曙光。但迄今为止,仍没有一项Ⅲ期临床试验认为血管生成抑制剂带来更多的生存效益。目前,研究者试图寻找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和通过病毒或非病毒递送方式,提高抗血管生成活性的效果,抑制血管生成。法国昂热大学神经外科的Anne Clavreul等在颅内原位GBM动物模型上,采用非病毒方法,如增强递送装置(CED装置)、可植入聚合物装置、纳米载体或细胞载体,使血管生成抑制剂发挥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4月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研究方法
增加GBM血液供应有五种机制:机体通过现有的脉管系统增生血管,肿瘤细胞侵袭过程中捕获血管、肿瘤血管形成的扩张与分支、肿瘤干细胞样细胞向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和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图1)。
图1. GBM和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注:ePCs:内皮祖细胞;GB:胶质母细胞瘤;GSCs: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样细胞;HSC:造血干细胞;MSCs:间充质干细胞或间充质基质细胞。
肿瘤血管生成在GBM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开发新型血管生成抑制剂是当前攻克GBM的重要研究课题。临床用于GBM治疗试验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有四种类型:内源性因子、单克隆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其它因子(图2)。
图2. GBM和血管生成抑制剂。注:GBM:胶质母细胞瘤;HeR2:eGF相关受体2;IFN:干扰素;MeT: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PEX:基质金属蛋白酶-2片段;PF-4:血小板因子-4;TSP:血小板反应蛋白。
研究结果
抗血管生成因子的非病毒传递有四种方法,包括增强递送装置(CED装置)、可植入聚合物装置、纳米载体或细胞载体(图3);已在GBM原位动物模型中进行评估。
图3. 抗血管生成因子的非病毒传递方法。注:CED:增强递送;CPP:3-双-对羧基苯氧基丙烷;GBM:胶质母细胞瘤;LNCs:脂质纳米胶囊;MSCs:间充质干细胞;NSCs:神经干细胞;PLGA:聚丙交酯—乙交酯;SA:癸二酸。
结论
最后作者认为,应监测图4所示系统在GBM临床前模型中获得的结果,以确定其具体疗效。
图4. 抗血管生成因子递送方法与临床转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