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0日发布 | 3078阅读

马文斌教授:电场治疗为GBM患者带来新希望

GBM专栏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脑部肿瘤。在罹患胶质母细胞瘤后,对于患者来说,手术是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遗憾的是,手术往往无法对胶质母细胞瘤做到治愈。由于胶质母细胞瘤病情凶险、治疗手段有限,患者预后往往不是很乐观。近年来,尽管对于胶质母细胞瘤的探索从未停止,但是在临床的重大突破仍然差强人意。针对我国目前胶质母细胞瘤的诊疗现状和未来发展,我们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马文斌教授。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马文斌教授从手术治疗的局限性上表达了对胶质母细胞瘤的忧虑。GBM是我国较为高发的一个疾病,根据马教授介绍,其科室平均每天对一例患者进行手术;一旦发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为1416个月。许多名人,如美国参议员小肯尼迪以及麦凯恩等都死于胶质母细胞瘤,是个非常悲哀的疾病。


马教授介绍,自2005年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了替莫唑胺治疗胶质母细胞瘤并成为新的标准治疗后,其后十多年的时间内,这一领域进展缓慢。尽管尝试性的临床研究层出不穷,遗憾的是,无论是靶向药物,还是化疗药物,其结局都差强人意。近几年异军突起的免疫治疗也未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当被问及这一现状的原因时,马教授认为,之所以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如此困难,一是因为胶质母细胞瘤侵袭性很强,甚至在磁共振T1增强异常边缘4cm以外都能发现肿瘤,使得单纯手术无法达到治愈目的;而采用药物治疗,又存在无法通过血脑屏障的难题;放射治疗又面临了保留功能和杀灭肿瘤两难境地。


肿瘤电场治疗(Tumor Treating Fields,TTFields)先后于2011 年及2015年被FDA 批准用于复发新发胶质母细胞瘤治疗。当肿瘤电场治疗被应用于脑肿瘤后,人们看到了令人欣喜的结果。新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从16个月延长到了20.9个月,此外副作用较小。


马教授认为,无论是新发患者还是复发患者,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开始使用肿瘤电场治疗,以实现生存期的延长。


近期来,中国卫健委也已经认识到了肿瘤电场治疗在胶质母细胞瘤上的临床价值,已将其写入了胶质瘤诊疗规范。


关于肿瘤电场治疗在我国未来的发展,马教授认为,官方的权威认可和医保的覆盖将会有助于肿瘤电场治疗在我国的展开。而作为临床医生和学者,对肿瘤电场治疗的积极普及也是任重道远。凭借充分的循证积累,肿瘤电场治疗将会为中国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采访嘉宾介绍






马文斌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第三任组长,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审稿专家等。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