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Flanigan PM, et al. Neurosurgery. 2018 Feb 16. doi: 10.1093/neuros/nyx606. [Epub ahead of print]】
谵妄状态(Delirium)是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后的精神障碍并发症之一,其危险因素、发生率和对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诊所Lerner医学院的Patrick M. Flanigan等研究用于术前预测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发生谵妄的因素,结果发表于2018年2月的《Neurosurgery》在线。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554例于2005年至2011年期间首次进行手术切除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术后出现谵妄的危险因素。数据分析发现,554例中,38例术后出现谵妄,发病率为7%。54例(10%)接受病灶活检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谵妄。500例(90%)肿瘤切除术的患者,术前有5项因素可用于预测术后谵妄发生:年龄(OR=1.99[1.65-2.39])、慢性肺部疾病(OR=1.99[1.65-2.39])、精神病史(OR=5.9[2.5-14.0])、肿瘤位于双侧大脑半球(OR=2.5[1.1-5.8])和肿瘤大小(OR=2.8[1.5-5.3])。基于以上危险因素,作者提出“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谵妄风险评分表”(表1);得分0-2为术后谵妄风险较低,得分3-7为术后谵妄风险较高。作者以另一组448例患者来验证该评分表的准确性;227例术后谵妄风险较低而221例较高,术后谵妄的发病率分别为2%和15%(P<0.001)。发生术后谵妄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住院时间较长(P<0.001),术后生存期明显下降(4.5个月比13.4个月;OR=1.9[1.2-2.8])。
表1. 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谵妄风险评分表。
总之,谵妄是胶质母细胞瘤切除术后的不良并发症,也是与生存期较短、住院时间较长、出院时状况较差相关的负性预测指标。作者根据患者3项临床特征,即年龄、慢性肺部疾病和精神病史以及2项肿瘤特征,即肿瘤涉及双侧大脑半球和肿瘤大小,建立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谵妄发生风险评估模型。由于谵妄的预防和纠正非常困难,因此对于术后谵妄风险高的患者,患方在选择治疗方案,如活检还是肿瘤切除时,需参考这些风险因素,同时术后也需密切监测、随访。
(丁陈禹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知秋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