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颅内血管分叉部易形成颅内动脉瘤,占整体颅内动脉瘤的26.0%~64.7%,且极易破裂,约占整体破裂颅内动脉瘤的60%。目前,分叉部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有外科夹闭和血管内治疗,外科夹闭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随着血管内治疗器械的应用与发展,血管内治疗已逐渐成为分叉部颅内动脉瘤的主流治疗选择。
在神经介入手术的操作流程里,微导丝乃是构建通路时极为关键的工具,是手术取得成功的根基。于颅内手术期间,迂曲的血管以及病变周边繁多的分支,都会给基础通路的构建造成极大阻碍。
本期术说卒中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颖影教授分享神途威龙导丝用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
(左滑查看更多内容)

01
01
患者女性,73岁。
主诉:反复发作性头晕2年。
现病史:患者2年前起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发作性头晕,持续数十秒后自行缓解,否认恶心呕吐、眼前发黑、意识丧失等不适,未予特殊就诊。2025年3月13日夜间再次出现发作性头晕,迟约10小时后仍未缓解,伴恶心,否认呕吐、晕厥等不适。现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发病以来,胃纳可,精神可,睡眠可,二便无殊,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疾病史:有高血压病史17年,血压高达180/110mmHg,平日服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缬沙坦降压,血压控制欠佳。否认糖尿病史。手术史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外伤史。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传染病史:否认乙肝、结核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入院查体:神经系统查体无殊
入院诊断:
1.大脑中动脉瘤
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3.腔隙性脑梗死
02
外院就诊,查血:LD2.99mmol/L,完善头颅平扫+MRA:颅内多发陈旧性腔梗级软化灶,两侧脑室旁白质脱髓鞘,脑白质信号FazekasII级,左侧大脑中动脉M1动脉瘤。
术前诊断:
1.大脑中动脉瘤
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术中诊断: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
治疗预案:
(血管导管)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血管导管)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血管导管)脑血管造影+全身麻醉
术中涉及器械
0.035 inch 180cm泥鳅导丝
6F 90cm 长鞘
6F 115cm颅内支持导管
0.017inch 微导管
0.014inch 200cm 神途威龙导丝(SFT版)
3mm*21mm 颅内支架系统
2.0mm*4.0cm、3.0mm*6.0cm*2、1.5mm*2.0cm Numen可解脱栓塞弹簧圈
03
1
穿刺及造影检查:
局麻后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置5F动脉鞘,手推造影证实在股动脉内。


2
通路建立:
用0.035inch-180cm泥鳅导丝交换6F 90cm长鞘,配合6F 115cm中间导管送至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3D及工作角度造影: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大小约6.8mm*4.3mm。



3
0.014inch 200cm 神途威龙导丝(SFT版)配合微导管超选至动脉瘤远端,神途威龙导丝精准操控,易于超选,轻松到达大脑中动脉M2段。


4
首先填入两枚Numen可解脱栓塞弹簧圈在瘤腔内进行成篮,随后再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下干,沿微导管释放3mm*21mm颅内支架系统保护瘤颈,再填入弹簧圈数枚至栓塞致密。

术后造影,动脉瘤不显影,(大脑中分叉血流通畅)Raymond 2级,Dyna CT未见出血。



次日CT复查,结论:
大脑动脉瘤术后,术区见致密影及放射状金属伪影,脑内见散在斑点状稍低密度影,各脑室,脑池无扩大或受推移,中线结构居中,所见颅骨无殊。


阿司匹林肠溶片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阿托伐他汀钙片
雷贝唑钠肠溶片
降压药
治疗体会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支架辅助是常用的方法,选择哪一支血管为支架植入血管很重要,既要观察瘤颈位置又要观察血管形态长短曲直,以及分支血管与M1段主干之间的夹角,期望在辅助弹簧圈栓塞同时最大程度的改善局部血流动力学,保持动脉瘤的长期稳定。
神途威龙导丝SFT版导丝头端柔软,适合用于动脉栓塞超选病变,同时精准操控,不失支撑性。
Numen可解脱栓塞弹簧圈成篮稳定,可有效抵抗血流冲击,钻孔能力强,能够较好的钻孔填塞,对于瘤壁压力小,顺应性极佳。在术中可以轻松填满动脉瘤,并且非常稳定。

术者简介
张颖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委员会青年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第五届脑卒中分会委员
上海市神经介入质控组成员
上海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专委会委员
上海卒中学会血管内介入治疗分会秘书
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专委会常委
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女医生联盟常委
擅长各类脑血管病的微创介入治疗
-END-

扫描左侧二维码
进入微创神通品牌专区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