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发布 | 730阅读

去骨瓣减压术对不同病因的颅内压增高疗效相似

TMC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达人收藏

【Ref: Kapapa T, et al. World Neurosurg. 2016 Sep;93:389-97. doi:10.1016/j.wneu.2016.06.075. Epub 2016 Jun 25.】


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DC)最初用于重型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的治疗,因有良好地降低颅内高压的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出血性脑卒中,甚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等患者。不同病因引起的脑水肿都可导致颅内压(ICP)增高,那么DC治疗不同疾病所致的颅内高压是否疗效相同?德国乌尔姆弗莱堡大学医院神经外科的Thomas Kapapa等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间通过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难治性颅内高压患者的资料,结果发表在2016年9月的《World Neurosurgery》杂志。

 

难治性颅内压增高定义为经适度抬高体位、深度镇静、过度通气和药物降颅压治疗后,ICP仍持续于25mmHg以上达15分钟。及时对该类颅内压持续升高、昏迷、中线偏移和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的患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采用GOS评分、GCS评分、马歇尔评分和NIHSS中风量表,评估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12个月内的恢复情况。

 

该研究共纳入134例患者,其中TBI患者74例,颅内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21例,SAH者11例,恶性脑梗死(malignant cerebral infarction,MCI)27例和脑炎1例。术前患者GCS评分中位数均≤7分;术后各组患者中线偏移明显减小(平均0.26-0.46cm;P≤0.049)。术后急性期有15例TBI患者、3例ICH患者、4例SAH患者、4例MCI患者和1例脑炎患者死亡;各组间死亡率无明显差异。各组出院时GOS评分、3个月随访时GOS评分、6个月随访时GOS评分和12个月随访时GO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不同疾病导致的颅内压升高的效果相似,考虑到持续的颅高压会致患者预后不良,去骨瓣减压术可作为治疗此类患者的一种方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TMC编译,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创宏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更多资讯请关注神外资讯微信公众号:neurosurgerynews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