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Esnault P, et al. J Neurosurg. 2016 Jul 29:1-7. [Epub ahead of print]】
1%的钝性创伤患者合并钝性脑血管损伤(blunt cerebrovascular injury,BCVI)。BCVI的定义是循环血渗透到脑动脉壁,而脑血管壁内出血可发生血管腔狭窄、堵塞和假性动脉瘤形成,这是脑血管意外的严重起因。预防性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但考虑到双抗疗法提升颅内出血的风险,因此对于重度颅脑损伤(TBI)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于是给TBI合并BCVI患者的治疗带来困难。法国Sainte Anne陆军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Pierre Esnault等开展一项重度TBI合并BCVI患者早期抗凝治疗安全性的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7月的《J Neurosurg》在线上。
作者收集该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年龄大于18周岁、GCS≤8分、CT扫描提示重度颅脑创伤患者的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CTA结果;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评估重度TBI患者合并BCVI的高危因素和BCVI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结果。
228例重度TBI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1例(9.2%)合并BCVI。分析结果,重度TBI合并BCVI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摩托车车祸伤(OR=8.2,95% CI 1.9–34.8)、涉及颈动脉区的骨折(OR=11.7,95% CI 1.7–80.9)、颈椎损伤(OR=13.5,95% CI 3.1–59.4)、胸部创伤(OR=7.3,95% CI 1.1–51.2)以及肝损伤(OR=13.3,95% CI 2.1–84.5)。17例BCVI患者中,14例接受系统的抗凝治疗;开始于入院后平均1.5天。4例患者出现缺血性卒中;1例卒中发生在入院之前,1例发生在抗凝治疗前,另外2例BCVI患者在早期抗凝治疗之后仍发生缺血性卒中。1例BCVI患者在抗凝治疗后出现颅内血肿。无论患者合并钝性脑血管损伤与否,其6个月及1年的预后均无差异(50%比45%,P=0.66和47%比43%,P=0.7)。
综上所述,重度TBI后患者发生钝性脑血管损伤的风险较高。但早期抗凝治疗,对患者是安全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TMC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知秋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更多资讯请关注神外资讯微信公众号:neurosurgery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