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Zhou M, et al. Lancet. 2015 Oct 26. pii: S0140-6736(15)00551-6. doi: 10. 1016/S0140-6736(15)00551-6. [Epub ahead of print]】
从1990年到2013年,中国人均收入从1664元上升至41908元,平均寿命提高8.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59‰下降至13‰。无论是经济还是医疗卫生事业,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改善和进步。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各省市卫生资源也存在较大差异。中国慢性和非传染性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Maigeng Zhou等撰文报告华盛顿大学健康监测和评价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对中国各省市240种疾病死亡率展开合作调查的结果,发表于2015年10月《Lancet》在线。本篇资讯主要对脑血管病的状况进行概述。
该研究系统性分析了中国33个省级行政区(含香港和澳门)的死亡率、死因和寿命损失年数。24年间,79种非传染性疾病中,43种包括脑血管病在内的疾病死亡率有显著下降。脑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从1990年的389.93/10万降低至2013年的307.18/10万,减少21.0%。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在1990年分别为51.58/10万和148.08/10万,在2013年分别为62.87/10万和94.42/10万,分别增加28.8%和减少37.7%。
1990年,15个省级行政区的首位病死原因是脑血管病,另18个省级行政区的首位病死原因为下呼吸道感染、早产并发症和心血管病(包括香港和澳门)。2013年,脑血管病成为27个省级行政区的首位疾病死因,另6个省级行政区的首位疾病死因为缺血性心脏病和肺癌(包括香港)。
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疾病谱也存在极大的差异。研究者认为33个省级行政区可归为5档级别,基本符合脑血管病死亡率的地区异质性。第一档包括上海、天津、北京、浙江、香港和澳门,疾病死亡率之低可媲美发达国家。第二档包括江苏、海南、广东、福建、湖北和湖南,平均预期寿命相对较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处于低位。第三档包括山东、吉林、辽宁、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和宁夏,预期寿命处于平均水平,脑血管病死亡率相对较高。第四档包括江西、重庆、云南、甘肃和四川,预期寿命较平均水平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率较高。第五档包括西藏、新疆、青海、广西和贵州,脑血管疾病、传染病、新生儿疾病和胃癌等多种疾病高发(图1)。

图1. 33个省级行政区主要病种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对比(脑血管病位于第一列)。A. 男性;B. 女性。纵向排列顺序:从上到下的各省级行政区,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依次由低到高;绿色、红色和黄色分别为低于、高于和近于全国平均标准。
综上所述,中国的卫生事业在这二十多年来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与变化,当务之急是设法缓解地区间卫生资源失衡问题。脑血管病已成为当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威胁居民健康的首要因素,这可能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有关。鉴于脑血管病死亡率在总体疾病死亡率中的所占比例,各地应当提高对脑血管病防治策略的重视程度,采取更加切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卫生政策以应对脑血管病的挑战,尤其是在脑血管病高发的省份。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丁陈禹编译,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创宏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更多资讯请关注神外资讯微信公众号:neurosurgery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