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Al-Helli O, et al. Acta Neurochir (Wien). 2015 Dec; 157(12): 2143-7. doi: 10. 1007/s00701-015-2599-x. Epub 2015 Oct 5.】
在传统的丘脑底核(STN)电极埋置术中,使用立体定位靶向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借助临床评估和术中电生理监测。目前,已有研究证实不使用术中电生理记录,而采用术中磁共振(MRI)引导电极植入是安全、可靠的方法,但最终以尸检验证电极位置的病例极少。英国伦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的Othman Al-Helli等通过尸检和9.4T高场强MRI,对1例MRI引导下STN电极埋置术的术后电极位置进行研究,结果发表于2015年10月的《Acta Neurochir》在线。
1例老年男性帕金森病(PD)患者,52岁时诊断为特发性PD,药物治疗15年疗效不明显。在MRI引导下(1.5-T MRI)进行双侧STN电极埋置术。患者于术后6年死亡,取出电极后以10%福尔马林固定脑标本,进行9.4T高场强MRI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9.4T MRI上,电极轨道清晰可见,两侧的电极轨道均经过内囊并终止于STN(图1)。组织病理学检查,低倍镜下可见左侧电极位于STN内侧,临近未定带;右侧电极经过STN中央。高倍镜镜检可见电极周围组织内包含有淋巴细胞、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和少量多核巨细胞。
图1. 通过STN平面的组织病理学切片(A)、9.4-T T2轴位MRI图像(B)和坚牢蓝-甲酚紫染色切片(C),均可见STN(箭号)。
研究结果提示,尸检和9.4T高场强MRI同时证实,植入电极的头端都位于目标靶点内,而且未发现脑组织实质性损伤。因此该研究为“术中MRI准确引导STN电极植入”提供了支持的证据。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丁陈禹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寿雪飞副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更多资讯请关注神外资讯微信公众号:neurosurgery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