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5日发布 | 826阅读

随笔| 伊志强教授:参加日本JNEF会议及同声传译培训班有感

伊志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作者简介

伊志强 副主任医师


伊志强,医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专业外语教育及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及“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乡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创伤专业组”委员,“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及创伤学组委员,《中华神经创伤外科杂志》、《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及《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等多家核心期刊编委及审稿专家。2008年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2013年赴日本信州大学访学半年。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十余年,擅长神经外科各类疾病的诊治。参加国家自然、教育部十一五,十二五等科研课题多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译著十余部,主译《周围神经外科学及病例分析》,副主译《神经外科手术核心技术》。


专业兴趣:颅底外科,脑血管病手术及介入治疗,脊柱脊髓疾病,颅脑损伤。


2013年7月26日及27日两天,恰逢我在日本松本市信州大学病院学习,有机会参加了第28回日本脑神经外科国际学会论坛(Japan Neurosurgery English Forum,JNEF)暨第27回日本脑神经外科同时通译夏季研修会。会议在日本的第二大城市横滨召开,会长是横滨市立大学附属市民综合医疗中心脑神经外科的坂田勝巳(Katsumi Sakata)教授。


JNEF会议要求全英文发言,是日本神经外科界为培训年轻医师的英文能力而开设的专门会议,一般与同时通译研修会一起开,而日语中“同时通译”即我们所说的同声传译。


参加本次会年度会议并接受培训的年轻神经外科医生共有34名,每人发言5分钟,提问及点评3分钟,最后评出前三名优胜者。题目涉及功能和脊柱、小儿神经外科、创伤、肿瘤及血管病等专题。虽然英语水平有差异,但每位讲者都做了很好的准备,PPT制作的也很好,严格遵守发言时间。参加会议的评委都是同声传译研修会的资深会员和老专家,他们自始至终都坐在会场,认真地打分、点评,对年轻医师的培养很是重视。同时会务组还邀请了一位英语老师做点评,她的点评既风趣幽默,又切中要害。点评内容包括英语语言的应用和演讲技巧等,让我获益匪浅。并有4位既往的获胜选手和专家做专门讲座作为范例。的确,他们讲的很棒。从他们的发言中,我学习到了很多,除了神经外科专业知识外,还包括幻灯制作,演讲时语音、语调的把握、肢体语言的应用以及与观众的眼神交流等。


26日Evening seminar中,有两位讲者做了人文方面的精彩报告,其中一位讲者是法国LDR医疗公司是的亚太销售总监Xavier Ballot先生,他的发言题目是“A life Of travel,my experience of other culture during war and peace”,讲他年轻时作为人道主义援助者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及乌干达等地区参加医疗救助的过程中,如何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与当地人沟通,以及他的体验及感受。他的发言将听众带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让大家与他一起感受到在战火、动荡中的人的生存的经历。另一位发言者三枝理枝子女士,是一位演讲家、作家和茶禅主宰,她美丽典雅,曾是全日空公司的乗務員,负责皇室、総理、国賓等VIP的接待。她的发言题目是“をつなぐ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虽然我听不懂日文,但从她幻灯中的些许汉字,我倒能大概理解其中的意思,更被她的气质和演讲技巧打动。


26日的晚宴上对前三名胜出者颁发了奖状和奖金。第一名是一个漂亮的女孩,英语讲的也很漂亮。和她一聊才知道她在美国生活过四年。看来这段美国的生活经历,给了她很大的帮助,使她的英文发音听起来很地道。晚宴时我与那位评委女士详谈,方知她是美国人,已在日本生活了23年,教英语,能讲很好的日语。她说话很幽默,她说她很喜欢日本,尤其令他开心的是她在美国算是矮个子,但在日本算高的。


27日上午的会议为同声传译研修会(相当于培训班)。其中Morning Seminar中,来自埼玉医科大学的藤巻高光教授做了精彩讲座,题目是My word stoddle along,my thought sremain below(this sentence derived from King,Hamlet, My words fly up,my thought sremain below),他讲了同声传译的重要性以及日本同声传译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更重要的是他传授了很多同声传译的方法和技巧,如数字的译法,一万、十万、千万、一亿、十亿、千亿、一兆等;统计学用语的翻译,如非劣性检验,分层分析,可信区间等;社会热点问题相关词语:如高龄化社会,脑死亡判定等。今年6月富士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他的讲座中就有world heritage site的内容。他让学员现场依次翻译了其中的很多内容,并给予了讲解和点评。


接下来是同声传译的实战培训。有五位讲者,就脊髓肿瘤手术,宫内MRI诊断胎儿硬膜下血肿及其治疗,桥脑被盖核(PPN)解剖及其应用DBS的可能性,颅缝早闭的遗传检测,日本器官捐献的现状及问题等诸多学术及社会问题做了发言。学员被分到4个单独的配有同传设备的房间(每个房间内有五组选手,每组两名),四个翻译间内的学员可同时会议内容由日语译为英语。参会者可以通过耳机切换频道来收听来自4个翻译间内的同传内容,评委则可以给他们打分。我作为一名普通听众,也能感受到现场的紧张气氛。比赛结束后,来自福冈大学医院的细田浩道教授做了关于日本脑神经外科同声传译团历史的报告。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这项活动,第一回同时通讯研修会是1987年8月在日本松本市召开的。松本正是我学习的地方,我顿时有一点幸运及自豪感。会议最后评出优胜者,给予颁发了Ken’s Award和JNEF President Award。


一天半的会议紧张而充实,日本同道严谨、认真的态度,简约、务实且高效的会风以及高年资医师对年轻医师的悉心指导和培训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本神经外科同道对专业英语的重视和务实的精神也让我感触颇深,他们很多教授早年留学欧美、广泛参与国际交流,英语能力非常好,象小林茂昭教授、植村研一教授、本乡一搏教授等。他们又热心地、不遗余力地普及和推广专业英语的教育及培训,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并将JNEF会议及同声传译培训固定化,坚持了数十年直至现在。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前辈学人的努力推动,JENF会议及同声传译培训对提高日本神经外科医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能讲流利的英文。会议期间我遇到了很多这样的年轻医生,从他们的发音中,很难听出他们原来是日本人,如埼玉医科大学综合医疗中心脑神经外科的大宅宗一医师,他的英语发音纯正,人也儒雅倜傥,让人倍感亲切。


中国和日本同为非英语国家,我们面临同样的问题。现在,中国的神经外科无论从设备、技术,还是从医师队伍,我们正在逐渐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而且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手术量,对于临床问题,我们有更多的体验。而如何将这些与国际同行做深入的沟通交流,还得倚赖于良好的英文能力。现在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已经成立了神经外科专业英语培训和教育专家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并组织活动,为国内举办的国际会议提供专业的英文同声传译,如201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亚大地区颅底会议(11th AOSBS meeting)。但相较日本同行,我们起步晚了20多年,而且至今还没有开展这样规范化的定期培训及专门的学术会议,我想日本同行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可以学习并尝试开展这样的工作。


这是我参加这次会议的最大收获。


我们有很多象赵雅度教授这样擅长英语的老专家可以帮我们把关引航,也有很多曾长期留学海外、擅长英语的年富力强的专家教授做坚强后盾,更有广大英语底子好、学习能力强的年轻神经外科医生作为后备力量,我想我们有更好的条件和基础把这项工作开展的更好。


更多资讯请关注神外资讯微信公众号:neurosurgerynews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