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8日发布 | 829阅读

3.0T术中磁共振结合唤醒麻醉切除功能区胶质瘤

【Ref: Ghinda D, et al. Neurosurg Focus. 2016 Mar; 40(3): E14. doi: 10. 3171/2015. 12. FOCUS15572.】


术中磁共振的应用有利于在最大安全范围内切除胶质瘤,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胶质瘤专科组的吴劲松教授等在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开展3.0T术中磁共振结合电生理和唤醒麻醉切除胶质瘤的研究,结果由Diana Ghinda等撰文发表在2016年3月的《Neurosurg Focus》上。

 

该研究收集106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前27个月手术者,B组为后26个月手术者。对患者的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肿瘤切除程度(EOR)等进行多变量分析。

 

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4.8个月。48例(46.2%)患者术后出现近期神经功能障碍,9例(8.7%)术后存在远期神经功能障碍。影像学图像显示肿瘤全切除64例(60.4%);其中,低级别胶质瘤的全切率为89.06%±19.6%,高级别胶质瘤的全切率96.4%±9.1%。30例(28.3%)患者在术中磁共振扫描后进行二次切除,肿瘤切除程度平均增加10.1%。


图1. 1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术前术后的影像学图像。A. 术前MRI扫描示,左额功能区低级别胶质瘤;B、C. 术中脑电地形图结果显示语言功能区和运动功能区;D、E. 术中磁共振辅助下肿瘤全切除;F. 术中脑电地形图表明,语言功能区和运动功能区得到保留;G. 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语言和运动障碍,1月后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此为患者MRI复查图像。

 

多变量分析表明,肿瘤切除程度是预测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在高级别胶质瘤中,肿瘤全切、出现短期运动功能障碍和肿瘤的WHO分级是预测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在低级别胶质瘤中,术中磁共振辅助下的全切或在术中磁共振扫描后进行二次切除,可以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在A组与B组之间,肿瘤切除程度和全切率没有显著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在B组中,术中磁共振扫描后的二次切除现象明显减少。说明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手术者能更加精准地判断功能区。

 

作者认为,术中磁共振结合脑电检测和唤醒麻醉,可以在最大安全范围内切除功能区的胶质瘤,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同时,提高神经外科医生术中判断功能区胶质瘤范围的能力。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Eric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知秋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更多资讯请关注神外资讯微信公众号:neurosurgerynews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