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欲投稿请点击 神外资讯-欢迎赐稿
神外资讯微信公众订阅号可以置顶啦!!!打开手机微信(6.3.16最新版),找到订阅号中的神外资讯公众号,打开并点击右上角头像,进入神外资讯详细信息页面后,选择置顶公众号,这样您就可以把神外资讯置顶啦!从此,重要信息不再错过哦!详细步骤见文末!
【Ref: Shankar GM, et al. Acta Neuropa thol. 2016 Jan; 131(1): 147-50.】
脊髓髓内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4%,其中80%为星形细胞瘤(脊髓胶质瘤患者的年龄比颅内胶质瘤年轻)。其中,WHOⅠ-Ⅱ级的脊髓星形细胞瘤的预后相对较好,可以手术全切;WHO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不易全切,需要辅助治疗。术中冰冻病理学诊断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较大的价值,但是往往由于术中取得冰冻组织标本较少,判断病理学级别可能遇到困难。针对脊髓星形细胞瘤标本量少的问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肿瘤研究中心的Ganesh M.Shankar等通过检测脊髓星形细胞瘤中BRAF和组蛋白H3F3A的K27M突变评估肿瘤的级别。结果发表在2016年1月《Acta Neuropathol》杂志。
该研究取得肿瘤研究中心的17例脊髓星形细胞瘤石蜡标本,应用靶向测序560个肿瘤相关基因和39个基因移位事件,发现WHOⅠ级脊髓星形细胞瘤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方式为BRAF-KIAA1549,发生率为30%,BRAF拷贝数增加发生率50%(图1);同时此类肿瘤还发生NF2、NTRK1、NTRK3、PDG-FRA和TP53突变。WHOⅡ级星形细胞瘤主要发生的遗传学改变,包括BRAF-KIAA1549移位(33.3%)和BRAF扩增(66.6%)。WHOⅢ-Ⅳ级脊髓星形细胞瘤主要的遗传学改变为组蛋白H3F3A的K27M突变,后续的sanger测序验证组蛋白H3F3A的K27M突变发生在66.6%的WHOⅣ级脊髓星形细胞瘤,不发生在WHOⅠ级脊髓星形细胞瘤中。存在组蛋白H3F3A的K27M突变的患者主要是儿童和青年。另外22例标本中的验证结果表明,组蛋白H3F3A的K27M突变发生在86.7%的WHOⅢ-Ⅳ级脊髓星形细胞瘤中,WHOⅠ级脊髓星形细胞瘤中未发生,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图1. 17例脊髓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和分子病理学表现。WHOⅠ级脊髓星形细胞瘤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方式为BRAF-KIAA1549;WHOⅡ级脊髓星形细胞瘤的遗传学改变主要为BRAF-KIAA1549移位(n=1/3)和BRAF扩增(n=2/3);WHOⅢ-Ⅳ级脊髓星形细胞瘤的遗传学改变主要为组蛋白H3F3A的K27M突变。
作者总结指出,BRAF遗传学改变和组蛋白H3F3A的K27M突变与脊髓星形细胞瘤的级别密切相关。临床上开展BRAF和组蛋白H3F3A的分子学检测可以帮助确定脊髓星形细胞瘤的级别和选择治疗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Eric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寿佳俊博士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更多资讯请关注神外资讯微信公众号:neurosurgery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