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0日发布 | 630阅读

视网膜微血管与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相关性

如欲投稿请点击    神外资讯-欢迎赐稿


【Ref: Mutlu U, et al. Stroke. 2016 May; 47(5): 1374-6. doi: 10. 1161/STROKEAHA. 115. 012438. Epub 2016 Mar 15.】


脑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s,PVSs),又称为Virchow–Robin间隙,是指位于脑血管周围充满间质液的间隙。有人认为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s)可以作为脑微血管损伤的影像学标记。许多体外研究表明,ePVSs与脑微血管病变相关,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未通过直接可视化的微血管变化来证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现有的技术无法直接观察脑内<200μm的结构改变。因视网膜血管与脑微血管在解剖、生理及胚胎学上有很大的相似性,荷兰鹿特丹Erasmus医学中心的流行病学和眼科的Unal Mutlu等调查视网膜成像的微血管直径与MRI上大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s)的关系。结果发表在2016年3月《Stroke》在线上。


研究者选取鹿特丹市704位受试者,通过半自动照相测量视网膜眼底小动脉和小静脉直径。使用标准化的评级方法,计算半卵圆中心、基底神经节、海马体和中脑的ePVSs。研究者在调整年龄、性别、血管直径、大脑的不同结构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基础上,使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视网膜微血管口径与大脑ePVSs的关系。最后,研究者发现,视网膜眼底动脉直径较窄和静脉直径较宽与半卵圆中心和海马体区的ePVSs相关性密切。半卵圆中心和海马体区动脉直径比值比,95%CI1.07(1.01-1.14)和1.13(1.04-1.22),静脉直径比值比95% CI1.08(1.01-1.16)和1.09(1.00-1.18)。


该研究表明,视网膜微血管直径与大脑ePVSs相关,可以通过视网膜微血管推测大脑ePVSs状况。


(苏州大学附属二院马加威编译,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创宏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授终审)


相关回顾



更多资讯请关注神外资讯微信公众号:neurosurgerynews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