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4日发布 | 1115阅读

通过尸检分析烟雾病贴敷融合术后脑新生血管网的形成

李信晓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如欲投稿请点击   神外资讯-欢迎赐稿


【Ref: Mukawa M, et al. J Neurosurg. 2016 May; 124(5): 1211-4. doi: 10. 3171/2015. 4. JNS15155. Epub 2015 Sep 25.】


间接血管搭桥术治疗青少年烟雾病(moyamo ya disease,MMD)已相当成熟。近期的研究表明间接血管搭桥术对成年人MMD同样取得良好的效果。慢性脑缺血性疾病的主要表现是氧摄取分数(oxygen extraction fraction,OEF)和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增加、脑血流流过脑组织的平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极度延长;而间接血管搭桥术可以诱导脑新生血管形成。临床上,通过定量监测脑循环的方法可能有助于预测新生血管的发生。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神经外科的Maki Mukawa等通过尸检,研究1例MMD间接血管搭桥术后新生的侧支血管的病理学特点。结果发表于2016年5月的《J Neurosurg》上。


39岁女性患者,无MMD家族史。9岁时发现左侧颞枕叶梗死,17岁接受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脑-硬脑膜-动脉的贴敷血管融合术(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 EDAS)和右侧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的脑-帽状腱膜贴附血管融合术(encephalogaleosynan giosis,EGS)。术后无脑供血障碍和无神经功能症状,胜任全职工作。39岁时,突发左侧小脑共济失调,MRI弥散加权成像显示左侧小脑梗死;入院1天后出现中脑梗死,MRA和椎动脉造影提示部分基底动脉末端渐进性闭塞。双侧间接血管搭桥术区域血供良好(图1A、B)。入院第48天,患者呼吸功能不全并突发心脏骤停,几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于患者死亡后43小时9分时行尸检分析大脑血管状况。


尸检过程中,切开双侧颞肌、硬脑膜和右枕部帽状腱膜贴敷组织,取出脑组织(图1C)。双侧颞浅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ies,STAs)曲折地通过贴敷组织和脑组织的表面(图1D)。


图1. A、B. 患者死亡前16天的双侧颈外动脉造影图像,椭圆区表示手术的位置;C. 尸检中,见硬脑膜包裹着脑组织;D. 揭下的硬脑膜外表面。实线箭头指示颞浅动脉进入处;虚线箭头为颞浅动脉穿出处。


贴敷组织内表面与脑组织外表面有丰富的细血管束桥接,而且很容易离断(图2A和3A)。显微镜下观察,由硬脑膜衍生到脑组织的动脉,其动脉壁有三层结构组成(图2B、2C) ;中层结构薄、疏松,主要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胶原纤维构成(图2D)。皮质动脉直径多变(图3B)。


图2. A. 硬脑膜内表面,箭头指示突出的血管束末端;B. 穿出硬脑膜内侧的动脉;C. 衍生到脑组织的动脉;D. 动脉壁的三层结构。


图3. A. 脑表面新生的血管束;B. 皮质动脉直径不均匀。


该研究是首次通过尸检分析MMD患者在间接血管搭桥手术后,新生血管网形成的状况。形成的血管网可以稳定地为脑组织供血20年以上。显微镜下观察到众多的新生血管,血管壁有三层结构。因此,不是脆性毛细血管,但中层结构不同于正常血管。该结果表明,由间接血管搭桥术诱导的新生血管在脑组织侧支供血的形成中发挥一定作用。


(新乡医学院李信晓编译,《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陈衔城教授审校)


相关回顾

联系前后循环的“危险吻合”—认识咽升动脉

骨水泥修复颅骨缺损可降低切口脑脊液漏

新华医院张文川教授:周围神经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任重道远


更多资讯请关注神外资讯微信公众号:neurosurgerynews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