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5日发布 | 1704阅读
神经介入-脊髓
脑血管-脊髓血管病
脊髓脊柱-脊髓血管病

【创智先锋·第四期】3D数字外视技术前沿应用 |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何旭英团队:复合手术室下脊髓动静脉瘘切除术

何旭英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王楷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本次手术通过3D数字外视镜辅助,结合多模态影像引导,实现了脊髓多发动静脉瘘的成功切除。该设备在成像质量、操作效率、团队协作及教学展示方面的综合优势,为今后开展复杂脊髓血管病变手术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与工作模式优化。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何旭英团队




病史资料 

29岁,男性,职员。

主诉:发现脊髓动静脉瘘7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7月余前外伤后出现腰痛,于外院血管造影发现脊髓血管畸形,诊断“1.脊髓动静脉畸形伴蛛网膜下腔出血 2.脑内出血 3.脊髓出血”行“脊髓血管畸形栓塞术”术后患者头痛及腰痛症状改善后出院。2024-05患者为治疗来我科住院,予以完善髓内血管畸形显示:1、L1脊髓髓周动静脉瘘;2、左侧骶髂神经根动静脉瘘,予以保守药物治疗。现患者仍有腰部疼痛不适,为进一步要求手术治疗来我科就医,遂拟诊断为“脊髓动静脉痿”收入院。


治疗经过 

术前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描述:胸11椎体以下椎管内见少许迁曲流空血管影,较前明显减少,增强扫描可见强化,腰1、2、5椎体附件骨质不连续,呈术后改变。邻近软组织T2WI压脂序列高信号影。胸腰椎生理曲度存在,序列正常,椎体边缘骨质光整,所见椎体未见明显压缩。腰椎间盘在T2WI上信号末见减低。椎间盘未见超出相应椎体后缘,硬膜囊未见受压,双侧神经根未见受压,双侧隐窝未见变窄,双侧黄韧带未见增厚,椎管径正常。

影像诊断:腰骶部脊髓血管畸形术后改变,胸11椎体以下椎管内迂曲血管影较前减少。

术前实验室检查:凝血象、感染指标无异常。

术前诊断:第一腰椎髓周及左侧骶髂神经根动静脉畸形。

手术注意事项:

· 术中仔细分辨正常脊髓血管和病变血管避免误伤,电生理协助监测,避免切除影响功能;随时造影明确切除程度。

· 患者术后可出现瘫痪、感觉缺失、性功能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向家属交待病情。

术前脊髓造影:

左侧腰2水平根动脉正侧位造影            骶尾部造影

手术步骤拆解:

点击二维码查看手术视频


术后疗效  

术后造影:

腰2水平根动脉及左侧髂内动脉造影。

术后可见畸形血管团完全切除,正常血管得以保留。

术后临床情况: 术后疼痛减轻,未出现新发功能受损。

术后2月MR检查:

病理检查:

(骶部)灰自组织1块,0.9x0.5x0.5cm,全埋。(1)

(腰1)灰褐组织1块,2.5x0.6x0.4cm,全埋。(2)

(骶部)形态欠规则的血管团,个别血管管壁玻璃样变,结合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可符合动静脉畸形改变。

(腰1)血管病变,见管腔扩张的血管团,管壁厚薄不均,结合病史及影像学资料,考虑动静脉性血管瘤。



术后总结   

一、高清成像与团队协同: 

3D数字外视镜基于全数字化成像技术,提供高分辨率、强透视感的立体术野,术中可清晰辨识瘘口位置、栓塞材料残留及周围正常血管结构。手术团队通过共享显示屏同步观看实时画面,提升团队配合默契度,也为教学演示提供了高质量影像基础。

二、广视野与深部操作优势:

在切除L1水平及骶尾部多处瘘口时,外视镜具备更广视野和更大景深,尤其在骶前深部区域,仍能保持充足照明与清晰景深,支持对多发、复杂瘘口的精细分离,避免对周围神经根及正常血管的误损伤。

三、人机工程学与操作便捷性: 

3D数字外视镜具备合理的人机工程学设计,术者可在自然坐姿下完成操作,镜体调节灵活、响应迅速,支持单手操控聚焦与视野调节,显著降低术中操作疲劳感,提升长时间手术的稳定性。

四、设备兼容性与手术室空间优化: 

本次手术在复合手术室中进行,室内需同时容纳DSA、麻醉机、神经导航、电生理监测、超声等多种大型设备。3D数字外视镜凭借其一体化的紧凑型设计,占地面积小,镜臂活动范围灵活,有效避免了与传统大型显微镜悬臂可能发生的空间冲突。这一特点显著优化了本就紧张的设备布局,减少了术中因设备挪动或避让带来的干扰,为手术流畅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五、手术效果与随访: 

术中电生理监测信号平稳,术后造影证实L1髓周及骶尾部动静脉瘘完全切除,正常根动脉及脊髓血运保留完整。患者术后疼痛显著缓解,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缺损。术后2月MR显示椎管内血管流空影基本消失,症状持续改善。

总结: 

本次手术通过3D数字外视镜辅助,结合多模态影像引导,实现了脊髓多发动静脉瘘的成功切除。该设备在成像质量、操作效率、团队协作及教学展示方面的综合优势,为今后开展复杂脊髓血管病变手术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与工作模式优化。



专家简介


何旭英 教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医师奖获得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珠江青年医师奖获得者,羊城好医生。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脑血管病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研究型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认知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主要擅长于各种脑脊髓血管疾病的诊治。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基金,主编专著《实用神经介入放射学》、《实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学》《颅内动静脉畸形》3部,发表SCI文章累计影响因子50余,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


王  楷 教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医学中心,擅长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颈动脉狭窄/闭塞、椎动脉狭窄/闭塞、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烟雾病、脑动脉瘤、椎动脉夹层、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脑血管畸形和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及开刀/微创治疗。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