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发布 | 1877阅读

6大手术演示中心巡礼|2025海上-LINNC神经介入医师论坛暨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年会,欢迎参会!

神介资讯-脑医汇

上海脑医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10月24-25日

2025 SNF-LINNC手术演示专场

6家国内一流神经介入中心

集结中国神经介入之中坚

共登中外医学交流顶级舞台

4节手术直播,10台手术

现场呈现多台复杂病变治疗全过程

千锤百炼,还看今朝





脑医汇-神介资讯经主办方授权对本次会议进行全程直播
大会将提供中英双通道直播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直播间




手术演示日程







手术中心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李秋平教授团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历史上拥有一级教授11人、中科院院士3人和工程院院士2人。目前是全国唯一的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也是上海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大型三甲医院。中山医院神经外科由著名的外科学一级教授沈克非教授和史玉泉教授开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血管介入组暨国家放射与介入临床中心脑和脊髓血管疾病微创治疗亚专科在医院领导以及科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脑血管病患者提供优质的综合治疗方案,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导向,提供综合一体化最优治疗方案。神经血管介入组核定床位27张,目前每月完成手术病例120余台,对血管疾病从术前评估,手术操作,术后管理,药物治疗及随访全程管理。目前我科收治包括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狭窄,脑、脊髓血管畸形,脑卒中等全部神经血管疾病。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方淳教授团队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品牌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同济医院介入科在同济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的基础上以神经血管介入为重点,专注于脑血管疾病的微创治疗,覆盖缺血性和出血性的脑血管病,并在颅内动脉瘤、颅颈部血管狭窄和早期脑血管再通等方面形成治疗特色。


学科带头人方淳教授是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同济医院医院介入科2017年获批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以及首批脑动脉取栓培训基地,也是国家卫健委能建中心外周血管介入技术培训基地及长三角脑血管病介入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2019年学科发起了沪西北脑卒中介入一体化诊治联盟并成立多学科脑血管病MDT,为患者提供诊治一体化建议及个体化治疗方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顾宇翔教授团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脑脊髓血管病团队7A专业组由学科带头人顾宇翔教授牵头引领。顾宇翔教授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党委副书记兼神经外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团队现拥有医生十余名。团队每年完成脑血管造影术2000余例,介入手术1000余例、开放手术500余例。团队通过结合手术和介入治疗两者的优势,最大限度的提供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在烟雾病方面,领先采用多模态影像术前评估和术中多模态监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脑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面,除进行常规动脉瘤夹闭术和介入栓塞术以外,搭桥脑血管重建手术治疗巨大动脉瘤、进行术中脑血流和脑功能的监测等。开展几乎全部的脑缺血手术和介入治疗技术,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搭桥手术治疗脑动脉闭塞、烟雾病的手术治疗等等,技术之系统、规范和全面为国内外领先。


每年接诊大量急性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介入和手术夹闭治疗,以及复杂性脑动静脉畸形(AVM)、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海绵状血管畸形(CM)等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介入和显微外科手术综合治疗。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朱悦琦教授团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同时也是卫生部影像医学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及上海市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养基地。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影像医学研究所和上海东方介入影像研究所的挂靠单位,科室亦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9-2023年,总科技量值(ASTEM)放射学专业排名全国第6位。并在2024年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六院放射科获得提名。


科室已实现徐汇和临港两院区的一体化管理,配备16台磁共振成像设备、24台多排螺旋CT机及9台DSA血管造影机。以及实验设备包括microCT、7.0TmicroMR、9.4TmicroMR等等。


2024年,科室总检查量达170万余次,位居上海市前三。介入治疗是重点亚学科,2024年完成介入手术4000余台次,其中四级手术占比68%。业务辐射奉贤区中心医院、上海八院以及六院金山分院。


研究与成果:

科室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磁共振成像新技术、CT多模态成像、分子功能影像、人工智能、介入治疗、器械表面功能化改性、成像大型设备等领域。通过多年研究,改进无创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实现与DSA相媲美的脑血管成像;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出颅内斑块成像新标准;多模态影像指导溶取栓治疗,提高血管再通疗效;跨学科影像分析平台自动化处理海量数据,提高影像检查与诊断决策水平。

自1948年成立以来,科室共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98项,在“十四五”期间获得国家杰青、中组部青拔人才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在2024年获得的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上,2025年再次取得新的突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20余项奖励,申请专利20余项,开展新技术10余项,发表300余篇高水平SCI论文,年均发表SCI论文25篇以上,培养研究生200余名。


中国融通上海四一一医院

刘建民教授团队


上海四一一医院前身是人民海军的第一家医院,2017年转隶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是军队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于2022年1月正式移交至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有限公司。


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是按照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规划标准建设,以病人和疾病为导向的创新型研究型科室。科室现有高级职称专家3人,中级职称5人,现开放床位50张并设置NICU,配备有全球首台5G元宇宙五合一能谱超高端微创介入平台(西门子ARTIS icono biplane),可全面开展脑脊髓血管病的诊断、介入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科室在上海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带领下,在各类脑血管病微创诊疗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建民教授团队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是在院党委领导下、以病人为中心、疾病为导向的新型学科建设的代表,是海军军医大学研究型科室建设单位。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示范中心、培训中心及研究中心,国家卫健委神经介入培训基地、上海市神经介入质控中心及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硕士及博士授予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心为国家“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溶取栓技术推广(南区)办公室,长三角脑血管病专病联盟主席单位,荣获“国家脑卒中防治工程先进集体”、“上海市拥政爱民模范单位”、“上海市卫健委创新医疗服务品牌”等多项荣誉称号。组织开展PARAT、DIRECT-MT、ENCHANTED-MT、LATE-MT、PROTECT-MT等大型国际多中心RCT研究,论文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等国内外顶级医学期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数十项科技奖励。


长海脑血管病中心创建于2003年,经过10年的创新探索,于2013年建设成为独立建制的全新学科,是国内第一家融合型脑血管病中心,是国内首家对标国际的创新型脑血管病中心,是几代长海人艰苦努力、不断创新的结晶。中心的建设得到了国家卫健委及校院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心始终坚持“病人第一、规范创新”的建科宗旨,为我国脑血管病防治事业探索出独具特色的“长海模式”,成为国家脑血管病中心建设的模板在全国推广。中心负责长海医院脑血管病、神经创伤、神经重症及神经康复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现有医生48名(高级职称人员22名,50%以上的医生为医学博士),护士98名,医辅人员12名,目前开设三个病区,展开床位150张,年门急诊量5万余人次,每年收治各类脑血管病患者6000余名,救治患者数质量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年手术病例数稳居上海首位。


临床诊治特色:

1. 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2. 研究国外欧美发达国家的脑血管病的医疗诊治模式,在国内推出了史无前列的“一体化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新模式,建立了融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诊疗科等多学科、多专家的“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以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原发性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多学科联合诊治为契机,推进临床诊治新模式的不断发展。

3. 在脑血管狭窄疾病的治疗上,尤其上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上,一直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在诊治了大量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例的基础上,我科成功实施了国际第三例、国内第一例颅内支架治疗脑血管狭窄的治疗,将国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动脉、椎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治水平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4. 颅内动脉瘤的诊治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年诊治例数首屈一指,治疗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复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上一直走在国际领先行列,并在实践中发明了双弯塑形、分部填塞及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等多项新技术,该成果获得了2008年科技一等奖。

5. 作为脑卒中高级卒中中心示范中心,开展以“多模式CT—溶栓—综合导管室”为核心的新型卒中救治模块,血管再通率由18%提高至87%,平均DNT时间20分钟,远低于国际60分钟标准,率先在全国实行卒中急救护士及健康管理师岗位,全流程参与卒中患者救治,为患者提供从院前急救至术后康复全流程跟踪保障,有效提高患者预后。率先打造卒中救治区域网络化管理模式及“一站式“卒中急救流程。每年接受全国各参访医院人数500人。

6. 复杂性脑血管畸形、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仍是神经医学的治疗难题,我科介入治疗复杂性脑血管畸形、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同样走在国际前列,近年来,我科在这方面的研究不断得到国家和军队的巨额基金赞助,极大地巩固了我国脑血管畸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突出优势。

7.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术,依据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发病原理,总结分析目前的现有所有治疗方式,选择了最为合理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治疗效果好。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