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发布 | 277阅读

【曙光夜讯】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导致患侧持续性下肢运动障碍患者接受时间干涉刺激(TIS)治疗的临床试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胡昔权

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后,患侧持续性下肢运动障碍是常见后遗症,不仅导致患者行走能力下降、生活无法自理,还会增加跌倒风险与照护负担。当前临床康复多依赖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等手段,虽能改善部分患者功能,但对病程1-12个月的患者而言,传统方案常面临起效缓慢、神经修复效果有限的问题,尤其对严重运动障碍患者,难以实现下肢功能的有效恢复,如何通过精准神经调控加速运动功能重建,成为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核心挑战。

时间干涉刺激(TIS)作为新型无创神经调控技术,为突破这一困境提供了新方向。其通过特定频率的电流干涉作用于大脑运动相关皮层,可精准激活深层神经通路,促进受损运动神经网络的修复与重塑,且具备安全性高、易操作的优势,有望为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带来新的康复希望。但TIS对脑卒中后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具体干预效果尚未经系统临床验证。

为明确这一技术的临床价值,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胡昔权教授团队发起本临床试验,聚焦TIS对运动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干预效果,旨在为脑卒中后康复治疗提供更高效的无创方案,推动脑卒中康复从“被动训练”向“主动神经修复”升级,助力患者尽早恢复独立行走能力、回归正常生活。




研究介绍

适应症: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导致患侧持续性下肢运动障碍

治疗手段:时间干涉刺激(TIS)

研究目的:探究时间干涉刺激(TIS)对脑卒中后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干预效果。

研究设计:干预性研究随机平行对照

征募观察对象时间:2025-10-312026-12-01

研究(ChiCTR2500110547)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胡昔权教授团队(PI)发起,目前已获得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参研机构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入组标准

1.首次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导致患侧持续性下肢运动障碍;

2.病程1-12个月;

3.年龄18-80岁;

4.病灶位于大脑半球皮质和/或皮质下;

5.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未见神经系统症状进展,如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正常,且经临床评估和医疗记录确认无新发偏瘫、失语或意识改变等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

6.无严重失语(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评分>=2分),无视觉或听觉障碍,能够完成研究方案。



排除标准

1.既往有脑肿瘤、脑外伤、脑积水、癫痫、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或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可能影响研究的其他严重疾病(包括心肺、肝肾疾病等);

2.影像学检查显示患侧M1存在大面积结构性损毁(如完全性梗死)或病灶区域仍存在活动性异常信号(如未吸收血肿、水肿或胶质增生);

3.存在颅内、颅骨或眼眶内金属/电子植入物(如深部脑刺激电极、颅骨修复钢板、硬膜下/硬膜外电极网格、动脉瘤夹、脑室-腹腔分流管等)或存在体内植入式电子装置(如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

4.具有严重躯体感觉功能损伤/失用症/认知障碍;

5.开颅手术后/颅骨缺损;

6.小脑或脑干的病变;

7.在过去3个月内接受过肉毒毒素注射,且注射部位为受影响的下肢;

8.可能影响研究的其他严重疾病。

===

“疾病百科”——轻松了解卒中康复的科普知识

点击二维码,了解卒中康复的概况、诊断、治疗详情!






主要研究者介绍

胡昔权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岭南医院管理委员会主任,脑病中心副主任,睡眠医学中心副主任,神经语言临床研究室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

● 主要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评定专委会主任委员,神经康复专委会候任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康复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前任主委。

●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兼神经康复分会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

● 医疗专长:脑卒中、颅脑外伤、脊髓损伤、脑/脊髓炎、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所致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等各种功能障碍的康复尤其擅长于各类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Alzheimer病)的诊疗与康复,肢体痉挛、面肌痉挛的肉毒毒素注射,脑、脊髓损伤的干细胞移植治疗等。

● 主要学术成就: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等在内的各级科研课题30余项;已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著60余篇;牵头执笔《中国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康复专家共识》;以第一完成人获2023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1年广东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8年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编副主编《神经疾患康复治疗技术》《神经康复学》《脑卒中康复治疗》等10余部专著/教材,参编专著20余部。

如您想要了解更多卒中康复相关临床招募,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脑医咨询助手并备注疾病名称进入病友群交流:18621705623(微信同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临床试验招募信息!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临床招募

招募代发布 快速找患者

bg

临床试验招募患者,欢迎联系我们!

脑医汇,专注为脑部和脊髓脊柱领域医生与患者搭建医患交流数字化平台

电话联系 13162309792
微信联系
+加好友
我们的优势
  • 已为30,000+精准患者提供全病程服务,可推荐合适患者快速入组试验
  • 平台患者均已建立数字化电子病历,可线上集中批量筛选处理,提高入组效率
  • 平台宣传团队深耕临床神经科学领域多年,可为临床试验设计全场景、多渠道宣传方案
目前已合作的项目
  • 一项在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评估SNC-109 CAR-T细胞治疗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初步抗肿瘤活性的I期临床研究
  • 一项单臂、多中心评价ACT001联合放疗治疗初诊弥漫内生型桥脑胶质瘤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II期临床研究
  • 溶瘤病毒JL15003注射液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临床研究
  • 硼中子俘获治疗(AB-BNCT)示范中心--招募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