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高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副主任,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登峰”人才培养计划团队负责人。
主要从事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临床及科学研究工作,擅长脑血管成形术、脑动脉瘤栓塞术、脑动脉瘤密网支架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介入栓塞治疗,已完成各类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手术10000余台。
执笔《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8》、《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Lancet Neurology》、《Circulation》、《Stroke》、《Med Image Anal》、《J Neurointerv Surg》发表多篇研究论文;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等科研课题;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13项,完成科研成果转化2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奖、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优秀中青年专家奖。
共同第一作者
佟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介入神经病学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血管神经病学博士,拥有介入神经放射学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双博士后研究经历。现任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卒中中心)及介入科主任(挂职)。
师从王拥军教授、缪中荣教授及王文志教授,长期致力于脑血管病的防治研究,擅长各类脑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包括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急性脑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慢性脑动脉闭塞介入开通,以及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和脑静脉系统疾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年手术量逾500台。同时精通临床研究设计、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具备组织管理大型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丰富经验。
在科研方面,以第一/通讯作者在《Lancet Neurology》《Circulation》《Radiology》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200分。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4项科研项目,累计经费300余万元,参与各级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拥有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2项,参与编写或翻译专著5部。
兼任世界卒中组织(WSO)会员、中国卒中学会高级会员及多个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编审委及多本SCI与中文核心期刊审稿专家。入选国家“四大慢病”重大专项评审专家库,并担任中国神经介入医师手术大赛青年评委。
共同第一作者
魏铭
天津市环湖医院
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美国芝加哥拉什医学中心(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中心访问学者;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十一病区(脑血管病融合病房)科主任、党支部书记。·获评国家首届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国家优秀青年医师,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才。担任国家卫健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静脉病变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常委兼青年副主委等学术任职。
长期在医疗卫生临床一线工作,医疗技术精湛,擅长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如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颅内外支架植入,动脉取栓,脑静脉性疾病如良性颅内压增高的介入治疗等。
共同第一作者
姚晓喜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湘南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神经内科学科主任。
中国老年医学会智慧医疗技术与管理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湖南卒中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湖南省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神经介入学组委员,湖南省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湖南卒中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预防医学会脑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郴州市神经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郴州市脑卒中临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从事神经内科医教研工作30年,对神经介入技术有较深的造诣,先后于北京宣武医院、北京天坛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学习神经介入诊疗技术,能熟练开展各类神经介入手术,团队年完成神经介入手术1000余台。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
共同第一作者
李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师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高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等多个国家级和省市级项目的实施。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
通讯作者
缪中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介入神经病学科首席科学家。
目前主要学术任职: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慢性病防治管理分会会长,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介入质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神经介入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世界卒中联合会(WSO)会员。
聚焦当前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短板,在国内积极开展ANGEL系列研究,在脑卒中防治领域做了全面系统性工作,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NEJM、LANCET、JAMA等国际顶级期刊;组织编写多个缺血性脑血管病专家共识及指南,发表学术论著3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影响因子超1000分;出版专著10余部,获国家专利4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3项。
共同通讯作者
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流行病学与临床试验学系主任,北京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卒中学会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杂志主编。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脑血管病领域首席专家,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非传染性慢病领域首席专家,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机制和干预策略,发现了脑血管病复发的关键分子机制,开创了短程双通道双效应脑血管病联合治疗方法(简称CHANCE),改写了全球脑血管病指南。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EJM、LANCET、JAMA、BMJ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获首批全国创新争先奖章、中源协和生命医学成就奖、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世界卒中组织 (WSO)高成就奖“主席奖”、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