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脑内部并非实心的,它存在着几个相互连通的腔隙,里面充满了名为“脑脊液”的液体,它们像缓冲垫一样保护着大脑,并为脑细胞提供营养。这其中最大的一对腔隙,就是侧脑室,您可以把它想象成大脑内部的“中央水房”。
而当这个本应通畅的“水房”里,出现了不该有的细胞异常增生,就形成了侧脑室肿瘤。虽然这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肿瘤,但了解它对于早期发现和正确治疗至关重要。
侧脑室肿瘤是指起源于侧脑室壁组织或脉络丛的肿瘤,也可能是从邻近脑组织长入侧脑室的。由于侧脑室位置深在,周围环绕着重要的大脑结构(如丘脑、基底节),因此这个位置的肿瘤无论良恶性,都可能带来严重问题。
头痛:最常见的症状。通常是持续性胀痛,尤其在清晨起床时加重,活动后可能稍缓解。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时也会使头痛加剧。
恶心呕吐:常与剧烈头痛相伴发生,呈喷射状。
视物模糊:因颅内压力高,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不清。
记忆力和认知功能下降:若压迫到旁边的丘脑、穹窿等结构,会影响记忆力和思维速度。
运动和感觉障碍:如果肿瘤较大,压迫到内囊或基底节,可能导致对侧肢体的无力、麻木或行走不稳。
癫痫发作:肿瘤刺激大脑皮层,可能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的抽搐。
目前,绝大多数侧脑室肿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与很多脑肿瘤一样,它被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与基因突变、遗传因素(如神经纤维瘤病等罕见遗传病风险较高)、环境因素等有关。重要的是,它并非传染性疾病,也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行为(如用手机)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有关。
可以快速发现侧脑室内的肿块以及是否伴有脑积水,是初筛的好方法。
这是诊断侧脑室肿瘤的首选方法和关键检查手段。MRI能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确切位置、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并能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如是否富含血管)。通常需要注射对比剂(增强MRI)来获得更多信息。
目标:在尽可能保护正常脑功能的前提下,全切或大部分切除肿瘤。这不仅能解除对脑组织的压迫,打通脑脊液循环通路,还能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明确诊断。
挑战:由于侧脑室位置深,手术路径复杂,周围都是重要功能区,手术难度较高。 如今,神经导航、术中MRI、神经电生理监测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有助于辅助医生更精准地完成手术。
对于无法完全切除的肿瘤、恶性肿瘤术后,或身体条件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放射治疗是重要的补充或替代手段。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如伽马刀、射波刀) 能像“精确制导的导弹”一样,对残留或复发的较小肿瘤进行高剂量照射,损伤周围正常组织较少。
目前对于大多数侧脑室良性肿瘤,有效的靶向药物或化疗药物相对有限。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如使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来降低颅内压,为手术创造条件。
预后:对于良性肿瘤(如脑膜瘤、室管膜瘤),如果能够实现全切,预后通常较好,患者有望长期健康生活。对于恶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差,需要术后配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并定期复查。
康复:术后康复非常重要。包括针对性的肢体功能锻炼、认知训练、言语治疗以及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定期复查:无论肿瘤性质如何,术后都需要遵医嘱定期(如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头颅MRI复查,以便及时发现任何可能的复发迹象。
侧脑室肿瘤虽然听起来陌生且可怕,但现代医学已经提供了多种有效的应对策略。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明确诊断和精准治疗。如果您或家人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或不明原因的认知障碍,请务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神经外科就诊。不要过度恐慌,积极配合医生,相信科学,是战胜疾病的第一步。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