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再通成功后临床预后不佳的原因包括:再通时脑梗死已进展、患者合并症及卒中后内科并发症。血管内再通虽能恢复目标大血管闭塞(LVO)的血流,但可能无法实现远端组织的充分再灌注。血管内治疗后联合动脉内溶栓能否通过提高再灌注率改善临床预后,仍有待探索。
CHOICE二期2b试验表明,对于LVO缺血性卒中且取栓后成功再灌注的患者,辅助使用动脉内阿替普酶相比安慰剂组在90天时获得良好神经功能结局的可能性更高。但该试验提前终止且存在局限性。因此这些结果需在另一项随机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
2025年8月来自安贞医院霍晓川教授等在JAMA上公布了ANGEL-TNK试验结果,旨在评估血管内治疗成功后(定义为脑梗死溶栓分级[eTICI]达2b至3级)患者接受动脉内替奈普酶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本研究为前瞻性、开放标签、盲法终点的随机试验。招募时间为2023年2月16日至2024年3月23日,最终随访截止于2024年7月4日。研究在中国19个中心开展,纳入发病时间窗为4.5至24小时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
血管内再通成功(定义为eTICI分级≥2b级)后,患者随机分配至动脉注射替奈普酶组(0.125mg/kg,n=126)或标准药物治疗组(n=129)。
主要终点为90天良好功能结局,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量表范围:0分[无症状]至6分[死亡])。共预设7个次要疗效终点(90天mRS 0-1分、90天mRS评分、90天mRS 0-2分、90天mRS 0-3分、36小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0-1分或改善≥10分、90天欧洲生活质量视觉模拟量表评分、24小时Tmax>6s体积、梗死核心体积较基线变化)及3个安全性终点(48小时内症状性颅内出血、48小时内任何颅内出血、90天内全因死亡率)。
在随机分配的256名患者中(中位年龄71.6岁[四分位距61.3-79.2];女性113人[44.1%]),255人(99.6%)完成试验。动脉注射替奈普酶组90天mRS 0-1分比例为40.5%(51/126),标准药物治疗组为26.4%(34/129)(相对风险1.44[95%CI 1.06-1.95];P=0.02)。7个预设次要疗效终点均未显示显著差异。与标准药物治疗相比,血管内治疗后动脉注射替奈普酶未增加48小时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5.6% vs 6.2%;相对风险0.95[95%CI 0.36-2.53];P=0.92)。90天死亡率在动脉注射替奈普酶组为21.4%,标准药物治疗组为21.7%(相对风险0.76[95%CI 0.40-1.43];P=0.78)。
最终作者认为,对于发病4.5至24小时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取栓成功后动脉注射替奈普酶可提高90天良好神经功能结局的可能性,且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或死亡风险。但由于次要疗效分析均未支持主要发现,仍需进一步试验验证结果。
JAMA
. 2025 Aug 19;334(7):582-591. doi: 10.1001/jama.2025.10800.
Intra-arterial Tenecteplase for Acute Stroke After Successful Endovascular Therapy: The ANGEL-TNK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脑医汇获授权转载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