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云集,共话经桡入路神经介入新发展
2025年9月26日,广东省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医师分会2025年会在广州盛大开幕。由蓝帆医疗支持的大会首日环节“桡”有神韵——经桡入路神经介入技术研讨会聚焦经桡入路神经介入技术的最新进展,吸引了全国多位神经介入领域专家共聚一堂,从解剖基础到手术技巧,从器械选择到病例实战,展开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会议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代成波教授的开场致辞中拉开帷幕。代教授首先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并简要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目的:推动经桡入路神经介入技术的规范化发展,提升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
在第一节“从解剖基石到安全规范——经桡入路核心技能构建”中,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分享了经桡入路的核心技术要点。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方亦斌教授就《术前评估与病例筛选策略》进行分享。他指出,经桡入路相比经股入路具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更好的患者舒适度。他结合文献数据与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适合经桡入路的病例特征,包括高龄患者、特定弓型(如牛弓、三型弓)以及后循环病变等,并强调桡动脉保护是技术核心。
东部战区总医院刘锐教授回顾了经桡入路行脑血管介入的现状与研究进展。他指出,目前相关研究以回顾性分析和病例报告为主,缺乏大规模前瞻性研究。现有Meta分析显示,经桡神经介入手术成功率高达95.9%,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5%。他还详细介绍了各种经桡通路建立技术和新兴器械的研发进展。
广东省人民医院代成波教授则聚焦于《桡动脉穿刺技术及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分享了RAO(桡动脉闭塞)、桡动脉穿孔、导管打结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策略和处理技巧,重点介绍了BAT(Balloon assisted tracking)技术在处理血管痉挛、迂曲和夹层中的应用价值。
会议第二节围绕“从策略优化到实战效能——经桡通路的多维提升”展开。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刘永康教授系统介绍了《经桡入路神经介入的器械选择》,分享了不同导管、导丝的特点及适用场景,特别介绍了Sim3导管、长鞘等器械的使用经验。
讨论环节中,方亦斌教授也对蓝帆Sim预塑形导引导管的临床表现给予积极评价。
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袁永杰教授深入讲解了《经桡弓上超选技术与通路构建策略》,从桡动脉穿刺的超声引导,到上肢血管解剖变异的处理,再到弓上超选技术和通路稳定性的维持,提供了全面而实用的技术指导。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纯教授从病例角度分享了《不同弓型与病变类型的通路策略》。他指出,目前经桡入路已可满足95%以上的造影需求和70%以上的治疗需求,并预测随着术者心态改变和技术成熟,经桡入路有望成为神经介入的首选路径。
北京安贞医院郭旭教授则通过模拟器教学,直观展示了经桡神经介入技术的操作要点,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体验。
(左滑查看更多图片)
下午的会议聚焦临床实战,多位专家分享了经桡入路神经介入的精彩病例。来自多家医院的专家展示了经桡入路在基底动脉取栓、椎动脉支架植入、大脑中动脉闭塞开通、颈动脉支架置入等场景中的应用。病例分享不仅展示了技术的可行性,也深入探讨了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多位讲者提到蓝帆医疗的西蒙型导引导管在临床中的应用体验,认为其在超选容易性、系统支撑性和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色,特别是处理低位椎开口病变和颈动脉低位病变时具有明显优势。
会议最后,广东省人民医院王硕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研讨会全面涵盖了经桡入路神经介入的技术要点和临床实践,为推广该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桡入路使用的材料设计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更加有针对性,希望国产厂家能够研发出更多能够真正满足神经介入临床医生经桡入路临床需求的器械。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国内经桡入路神经介入技术的交流与发展提供了宝贵平台,必将推动该领域向更规范、更成熟的方向迈进。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