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地点)
Team(手术团队)
Patient(患者)
Background(手术背景)
● 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是一种用于控制难治性癫痫发作的神经调节手段。VNS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迷走神经功能障碍相关表现,如咳嗽、声音嘶哑和颈部疼痛。尽管部分患者会出现短暂的恶心和呕吐,但文献中尚未描述过更严重的胃肠道(GI)症状。
● 患者为13岁女童,有4型早发性婴儿癫痫性脑病病史,且已知存在STXBP1基因突变,因患有药物难治性癫痫,前来就诊并接受左侧迷走神经刺激术(VNS)装置植入治疗。该患者的既往病史还包括继发性线粒体功能障碍、RNASEH2B基因突变、脑瘫、IgA缺乏症、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肠旋转不良(此前已接受拉德手术及胃造瘘管置入术,无并发症),以及严重的胸腰椎脊柱侧弯。在基线时,患者每日排尿约3次,便秘情况通过少量药物即可控制,能经口摄入泥状、浓稠的食物,用餐时间通常约15分钟。
Technique(技术)
Procedure(手术过程)
1.VNS系统植入:VNS系统植入过程顺利,术中即开启装置,设置初始刺激参数:输出电流0.125mA、频率20Hz、脉冲宽度250μsec、开机时间30秒、关机时间5分钟、磁铁输出电流0.375mA、磁铁脉冲宽度250μsec、自动刺激电流0.0mA。
2.术后参数调整:术后2周对VNS设备参数进行首次调整,将输出电流提升至0.25mA、磁铁输出电流提升至0.5mA,其余参数保持不变。直至停药前,输出电流调整为1.375mA、磁铁输出电流调整为1.75mA、关机时间缩短至3分钟、自动刺激电流设置为1.5mA。
3.术后管理:术后2周,患者需持续导尿,出现尿路感染;术后3个月出现直肠前突,用餐时长增加(可达60分钟);术后5个月,患者对经口进食失去兴趣;术后6个月口腔运动功能延迟,存在吞咽困难。因尿潴留住院,肾脏超声显示有大量残余尿量(PVR)。排便间隔延长,需每日使用栓剂。其余症状包括咳嗽与呛咳发作、腹痛以及伴间歇性左臂外展的斜颈。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基本未受影响,仍维持每日1-2次发作。同年患者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需要接受叩击式背心治疗,但由于她频繁咳嗽且伴有斜颈发作,无法耐受该治疗。患者还因治疗脊柱侧弯接受了从T2椎体至骨盆的后路融合术;术后,她又多次发生肺炎。在此次脊柱融合术及之前的各项手术之后,患者均未出现尿潴留、吞咽困难或腹痛加重的情况。
4.VNS取出术:VNS装置关闭2周时,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显示膀胱充盈压低,自主排尿700毫升,残余尿量75毫升。患者每日服用柠檬酸镁,且每隔一天使用一次灌肠剂,能排出软便,疼痛或不适感消失。经言语治疗后可进阶经口进食。关闭3个月后,重复吞咽功能研究显示,食用4级泥状食物时无食物穿透或误吸情况。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装置关闭一年后,患者顺利接受了VNS系统取出术,手术过程无异常。术中观察到电极未断裂,且仍处于迷走神经周围的正确位置。
Outcome(结果)
Review(手术复盘)
● 在术后2周的随访中,患者的斜颈、左臂异常活动以及咳嗽症状均已缓解,长期随访期间也未再复发。目前患者已恢复至基线状态,仅存在轻度便秘,且仍有反复肺炎发作。VNS装置取出术后1年,患者无需再持续导尿,也不再接受泌尿科随访。仍需要肠道调理方案,但腹痛已完全缓解。由于持续存在肺部问题,仍需依靠肠内营养。
● 本病例中,患者在植入迷走神经刺激术(VNS)系统后,出现了明显的胃肠道(GI)和泌尿生殖系统(GU)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在关闭并最终取出该装置后得到缓解。她的喉部和肌肉骨骼症状已有充分描述,但尿潴留、便秘和腹痛作为VNS术后的副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证实。术者建议,若患者在植入VNS装置后出现这些症状,应将它们视为需要考虑的重要副作用。
● 迷走神经刺激术(VNS)装置对不同迷走神经通路的影响可能存在个体异质性。VNS对该患者临床症状产生影响,主要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迷走神经张力在疼痛调节通路中的作用受到干扰,二是迷走神经受到异常刺激后引发胃肠道动力障碍。
REF:Yaffe NM, Herring EZ, Sunshine KS, Tomei KL. Primary abdominal manifestations of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illustrative ca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Case Lessons. 2025;10(12):CASE25117. doi:10.3171/CASE25117
点击二维码前往脑医汇-病例夹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二维码前往脑医汇-文献速览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