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公众号:神经病学思辨
僵人谱系疾病(stiff-person spectrum disorders,SPSD)是一组罕见及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是一种具有多种表型和自身免疫基础的异质性疾病。在疾病早期或其亚型经常被误诊;延迟诊断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残疾。了解病理生理学对于治疗至关重要。
SPSD,主要与谷氨酸脱羧酶 (GAD) 抗体或甘氨酸抗体有关,其特征是间歇疼痛性痉挛、近端和躯干肌肉的僵硬和强直。神经眼科和胃肠道症状也会出现。这些症状是由于(GABA和甘氨酸受体) 抑制性神经传导受损而引起的神经元兴奋。PERM 通常是由针对甘氨酸受体的抗体引起的。一些 SPS 病例是副肿瘤性的。诊断延迟通常与不可逆的残疾有关,由于其发病率低,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目前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因此临床医生常需要在高度的临床怀疑时才会做出早期诊断。
SPSD是更大谱系抗GAD 抗体疾病的一部分,这些疾病与自身免疫性癫痫、小脑共济失调、肌克隆、进行性脑脊髓炎、僵硬和PERM)以及边缘脑炎有重叠。SPSD包括典型僵人综合征(classic-stiff person syndrome,C-SPS),变异性SPS包括下列表型变异:僵肢综合征(stiff-limb syndrome,SLS)、伴强直及肌阵挛的进行性脑脊髓炎(progressive encephalomyelitis with rigidity and myoclonus,PERM)、婴儿僵人综合征(stiff baby syndrome)、副肿瘤性僵人综合征(paraneoplastic-stiff person syndrome,P-SPS)、局灶节段性、抽动性僵人综合征、sps-plus重叠综合征、SPS 小脑综合征、等。
抗GAD抗体谱系疾病是一种由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属于抗神经元细胞内突触蛋白抗体相关脑炎,临床表现包括僵人综合征、小脑性共济失调、边缘性脑炎、癫痫发作等,常合并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极少伴发肿瘤,
图1抗GAD抗体谱系疾病与SPS谱系疾病的表型变异关系。
1956年,Moersch和Woltman在梅奥诊所2发现了30多年来14名具有典型SPS特征的患者,即肌肉僵硬、僵硬、反射亢进、躯干和近端肌肉痉挛。Howard等人首次将diaz-epam作为一种治疗方法。1999年,由于认识到女性多见,僵硬男性综合征stiff men的最初描述被改为stiff person SPS。此后,有报道称存在局灶性SPS和SPS谱系障碍,其中包括经典的SPS合并认知障碍、脑干病症、小脑性共济失调、癫痫发作或肌阵挛。Gordon等人首次给出的SPS诊断标准并得到适时地更新。Solimena等人于1988年认识到其与抗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的关联后,建立了该疾病的自身免疫基础。Piccolo等人报告了皮质类固醇的可能益处。第一次显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疗效的研究是在1994年;2001年,高剂量IVIG被证明是有益的,但长期IVIG维持治疗的疗效直到最近才确定。图1描述了SPS谱系障碍知识的演变。
图2,僵人综合征诊疗进展中的关键节点
病因和发病机制
无论是否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的自身免疫性SPS患者有阳性的抗GAD抗体。近三分之一的SPS患者患有1型糖尿病,5%-10%的患者患有白癜风、恶性贫血或甲状腺相关疾病,5%的SPS患者可能有副肿瘤原因,通常与神经元突触前膜蛋白抗体(amphiphysin)和桥尾蛋白抗体(Gephyrin,抑制性突触后蛋白网络的核心骨架蛋白)抗体有关。一些患者还具有其他副肿瘤抗体,如抗 Ri 抗体。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乳腺癌、胸腺癌、结肠癌和肺癌;间皮瘤(mesothelioma)、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淋巴瘤和白血病)和黑色素瘤不太常见。多达19%的患者没有癌症或自身免疫的证据(血清和CSF阴性),被诊断为隐源性SPS。
最近有两份报告称病毒感染后sps疾病恶化:分别是冠状病毒,西尼罗河病毒。有报告称进行性脑脊髓炎相关的僵直和肌阵挛 (PERM), 可能与EB 病毒、新冠肺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布鲁氏菌病有关联,但证据是推测性的。
动物模型中被动移入抗 GAD 抗体,产生了喜忧参半且不可重复的结果。主动免疫引发了抗体的产生,但没有疾病症状。在接受脑源性T辅助细胞诱导血脑屏障泄漏的大鼠中,抗GAD抗体可能会引起SPS样症状,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T细胞都在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推测抗GAD抗体可能是T细胞自身免疫的标志,而不是直接参与发病机制。GAD65(谷氨酸脱羧酶65)对线性表位的识别,也突显了记忆T细胞的关键作用。
GAD抗体
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可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超极化,从而增加动作电位阈值。 GAD是谷氨酸转化为GABA的限速酶,存在于胰腺β细胞、大脑、卵巢、睾丸、肝脏和肾上腺的突触囊泡中。
GAD存在两种亚型:GAD65(发生在神经末梢,具活动依赖性)和GAD67(于细胞质中,提供稳定的产出)。高滴度的抗GAD抗体(放射免疫测定法>20nmol/L或ELISA法>10000IU/mL)对SPS具有高度特异性。非特异性神经系统疾病中可能出现较低的滴度,而1型糖尿病中可能出现2000IU/mL以上的浓度。高GAD65抗体滴度支持诊断,而低滴度抗体则出现在近80%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8%的健康人中。
抗体浓度、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之间缺乏相关性,囊泡中GAD抗体的获取有限,这引发了人们对GAD是直接致病还是仅仅是免疫反应标志物的怀疑。各种研究表明,GAD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人类白细胞II类抗原有关,也有零星的报告表明与SPS有关。这一现象是否与遗传易感性有关联,需要更可靠的研究报告来证实。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 SPS 中 B 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因素,脊髓中枢神经炎可能是更多局灶性表现的原因,例如僵直肢体综合征。
(图3),显示了GABA途径和其他抗体靶点。这些抗体限制了GABA的产生或其在突触后末端的相互作用,从而允许下运动神经元的不受抑制。导致对下行的网状脊髓束活动亢进。GABA通路的改变也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觉醒和行为改变(表1)。也可能出现非器官特异性抗体,如针对细胞结构或核成分,而不是靶向特定器官或组织。包括核抗体、甲状腺胃抗体(thyrogastric antibodies是一类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和胃部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主要涉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胃壁细胞抗体等)、平滑肌抗体、胰岛细胞抗原和线粒体抗原的抗体。但它们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图3,GABA通路和SPS中的抗体靶点。谷氨酸脱羧酶(GAD)(1)负责将谷氨酸转化为GABA。两性蛋白(双载蛋白),Amphiphysin(2)回收GABA囊泡膜。GABAA受体(3)控制抑制性信号传导,GABABA受体相关蛋白(GABARAP)(4)为GABAA接收器提供结构支持。桥尾蛋白,Gephyrin(5)是一种支架蛋白,在微管(9)的帮助下与GABAA受体和甘氨酸受体(6)结合。甘氨酸转运蛋白2(GLY T2)(7)从突触中回收甘氨酸。抗二肽基肽酶样蛋白-6(DDPX)(8)调节Kv4.2钾通道。目前,只有抗GAD和抗甘氨酸抗体在临床管理中实际有用。抗两性蛋白抗体主要出现在副肿瘤变体中。
表1,SPS中的抗体靶点和临床表现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