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4日发布 | 78阅读

软硬兼施 化险为夷——微创通道技术巧妙救治重症脑出血伴合并症患者,神经外科四两拨千斤,小手术解决大问题!

李晓东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达人收藏

在神经外科领域,脑出血因其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一直被视为急危重症。而当脑出血遇上心力衰竭、双抗药物治疗等复杂情况时,治疗难度更是指数级增加。近日,我院神经外科成功通过局麻下硬通道及软通道钻孔引流技术,为两名危重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手术,取得了显著疗效。




严重心衰合并大量脑出血:局麻硬通道手术打开生命通道




42岁的杨先生出现心力衰竭,73日突发脑出血陷入昏迷,紧急送往市某医院救治。入院时,他的心衰指标(BNP)高达35000pg/ml以上,射血分数仅21%,心脏功能极差。市某医院医生认为患者心脏状况无法耐受全麻手术,向杨先生母亲告知只能采取保守治疗维持生命治疗并进行了气管插管,这几乎等同于婉转地“宣判了死刑”。



就在这个家庭为杨先生的病情焦灼万分之际,又一重巨大的打击悄然降临——杨先生的父亲因脑血管病突然离世,其母亲承受着老伴离世的悲痛,这巨大的苦难几乎将这位母亲击垮,但救子的决心是她唯一的支撑,家里亲属帮助多方打听咨询寻求救治机会。幸运的是通过朋友联系上了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经过神经外科主任李晓东会诊后迅速转入神经外科。


患者转入时情况确实十分棘手,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不仅心功能极差,而且由于气管插管时间较长,痰培养已经存在多重耐药。李晓东主任回忆道:但我们认为还有一线生机。


李晓东主任通过心内科、麻醉科多学科会诊意见评估后,果断决定为患者在局麻下行硬通道钻孔引流术联合气管切开术。术前精确定位血肿位置,术中给予硬通道钻孔,手术时间约10-15min。术后复查见穿刺针位置于血肿中心,配合尿激酶溶解残留血肿。术后一周复查显示,患者颅内血肿已基本排出。且患者心脏指标情况也得到明显好转。



杨先生的成功救治,不仅是一个生命的重生,更是为他悲痛欲绝的母亲留下了最后的依靠和崭新的希望。从被宣判“只能维持生命”到如今能够自主活动,杨先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母爱与医者仁心的力量。现已转入医院康复科接受全面康复治疗,重燃生活希望。





双抗药物致脑出血:微创技术化解巨量出血



65岁的段大爷两年前因颅内动脉瘤行支架辅助栓塞术,术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双抗治疗。令人意外的是,这种预防血栓的治疗却导致了严重的颅内出血,患者陷入昏迷状态,在市内某医院住院治疗。由于该院医生担心双抗病人做开颅手术容易再出血,所以采取保守治疗。患者女儿多处寻求救治方案,最终通过朋友介绍联系到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晓东,李主任了解病情后转到神经外科。



由于患者长期服用双抗药物,传统开颅手术创面可能止血困难,甚至出现迟发性出血。面对这一挑战,李晓东主任综合评估后决定采取全麻下右侧脑室外引流和血肿腔软通道置管引流术,术后同样配合尿激酶溶解血块。同时,停双抗药物并积极应用恢复血小板功能药物。



这一微创手术成功规避了双抗治疗带来的出血风险,术后一周复查显示颅内血肿已基本引出。经过系统康复治疗,段大爷现已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李晓东 第二个病例01.jpg

李晓东 第二个病例02.jpg



上述两例成功案例充分证明,对于伴有严重并发症的脑出血患者,绝非无计可施。李晓东主任指出:“现代神经外科的治疗理念正朝着微创、精准、个体化的方向飞速发展。面对复杂病例,核心在于不拘泥于单一术式,而是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主要矛盾和最迫切的需求,为其量身定制最佳治疗方案。”无论是为心衰患者选择的“硬通道”技术,还是为双抗药物患者选择的“软通道”技术,其背后体现的都是医院神经外科团队以患者为中心、勇于创新、精准施策的医疗理念。小手术同样可以解决大问题,关键在于准确地判断和个体化的应用。



专 家 简 介

李晓东 主任医师

四平市中心医院


● 中共党员,中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神经外科主任

●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国家脑出血外科诊疗基地”项目负责人,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院访问学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基金会第十四期项目高级访问学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卓越神经外科项目”进修医师

● 发表国家级和核心论文20余篇,SCI论文2篇,参与编写《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治疗》书籍和《基于白质纤维束保护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专家共识》。获得四平市科研进步一、二等奖多项,完成吉林省卫生与健康适宜技术推广项目1项并荣获吉林省科技成果,运行吉林省卫生健康科技能力提升计划项目1项,完成吉林省卫健委继续教育项目2项,参与吉林省卫生人才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多中心临床研究5项,荣获国家级实用性专利1项

● 带领医院神经外科分别加入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脊髓脊柱外科共建单位,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外科建设中心单位,北京天坛医院颅脑损伤出血患者颅内压监测研究项目,盛京医院神经外科医疗联盟和“国家中心脑出血联盟”。在省内率先成立了“四平市脑出血微创治疗中心”和“四平及周边地区出血性性卒中联盟,率先出诊颈动脉狭窄专家门诊和垂体瘤疾病专家门诊,率先引进、开展20余种新技术项目

● 擅长脑肿瘤,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脊髓脊柱和神经功能性疾病等诊断和微创手术治疗

● 学术任职:四平市神经外科质控中心主任;四平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吉林省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学会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医疗保障协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食药促进会医院装备创新转化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装备发展促进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脑出血内镜救治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出血微创治疗分会委员;中国解剖学会临床神经解剖分会常务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青委会副秘书长;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神经内镜青年医师联盟委员;《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编委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