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2日发布 | 2936阅读

秦智勇教授:以规范为基,以靶向为翼,推动神经肿瘤诊疗提速升级

秦智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达人收藏

近年来,随着分子分型驱动的精准诊疗与创新药物的不断涌现,神经肿瘤学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从传统的“手术—放化疗”单一路径,到以分子标志指导的个体化管理,再到靶向抑制剂在真实世界的先试先行,临床正在探索更长远、更温和的治疗策略。


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神经肿瘤专家委员会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推动了诊疗规范的统一、临床研究的拓展和患者全病程管理理念的落地。脑医汇-神外资讯特邀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神经肿瘤专家委员会第三届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秦智勇教授,解读专委会的战略规划与创新药物的前沿应用,展望神经肿瘤诊疗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多精彩内容,请随我们一同走进本期专访。




Q:

脑医汇-神外资讯:

秦教授,祝贺您当选CSCO神经肿瘤专家委员会第三届主任委员。自2019年成立以来,专委会在推动诊疗规范化、引领临床研究、培养青年人才以及搭建患者服务体系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能否请您结合自身经验,谈一谈这些工作为我国神经肿瘤领域带来的核心价值?又有哪些宝贵经验值得新一届专委会传承与延续?


秦智勇教授:

感谢大家的关注。自2019年CSCO神经肿瘤专委会成立以来,我们主要围绕三方面开展工作:第一是诊疗规范化落地,第二是临床研究生态的打造,第三是青年人才培养与患者服务体系的“双轮驱动”。


在规范化方面,我们推广了以分子分型为基础的病种管理,倡导MDT决策路径,这直接提升了治疗的同质化水平,也为创新药物的精准准入奠定了基础。


在临床研究方面,我们推动多中心真实世界与前瞻研究并行,让中国患者能够优先受益于本土数据,同时通过注册研究和转化研究“前后端打通”,形成持续的成果产出。


在人才与服务方面,我们一手抓青年医师培养,包括规范化培训、临床研究方法学和亚专科能力建设;另一手抓患者全病程管理,涵盖复发管理、神经认知与癫痫照护,以及生活质量评估,让“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真正落地。


我们要传承的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是以指南为底座,并通过研究不断迭代指南;二是以MDT为抓手,推动分层分期的精准管理;三是以患者获益指标,比如PFS、TTNI、癫痫控制和生活质量,作为我们所有举措的评价标准。


Q:

脑医汇-神外资讯:

秦教授,您在竞职汇报中提出了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计划,包括制定《中国老年胶质瘤诊疗专家共识》、翻译国际专著、推进多中心临床研究等重要内容。请问,这些设想的提出,主要基于我国神经肿瘤诊疗目前存在哪些迫切需求?在落实这些计划的过程中,新一届专委会将重点发力哪些环节,以确保计划能切实推动神经肿瘤诊疗水平提升、惠及更多患者?

秦智勇教授:

之所以提出这些计划,其实是基于临床一线的真实需求。


一方面,我们看到老年患者数量不断上升,他们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既往国际证据不能完全照搬,所以我们急需一份适合中国实际的、本土化的老年胶质瘤诊疗共识。


另一方面,分子分型带来的新诊疗模式发展速度非常快,临床医生在面对不同分子特征患者时,常常缺少一本“操作手册”。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翻译和引入国际前沿的著作,再结合中国的实践,帮助医生把科研成果真正用到日常诊疗中。


此外,多中心临床研究对整个学科的提升至关重要。过去很多亮点来自单中心,但缺少全国范围的数据,这限制了成果的推广。通过统一研究设计、统一质控和随访体系,我们能够把“点上的经验”扩展成“面上的共识”,真正提升整体水平。


在落实过程中,我们会特别关注几个环节:把证据转化为临床规范,把研究网络建设成全国共享的平台,把新的理念通过培训快速传递给更多医生。这样才能确保这些设想不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真正推动我国神经肿瘤诊疗水平的提高,并最终惠及患者。


Q:

脑医汇-神外资讯:

2025年,Vorasidenib作为临床急需药物被引入华山医院,成为我国IDH突变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新的治疗选择。您能否介绍一下这款药的引进将对患者带来哪些获益?与传统手术、放化疗方案相比,Vorasidenib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获益方面有何突破?

秦智勇教授:

Vorasidenib的引进,对中国患者意义非常重大。我们知道,IDH突变是胶质瘤的早期驱动因素,如果能够在肿瘤进化的早期阶段就进行干预,就有机会延缓恶变,延缓疾病进展。


在INDIGO三期研究中,Vorasidenib展现了里程碑式的成果。中位随访20.1个月时,Vorasidenib显著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数尚未达到,而对照组只有11.4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大约65%。在至下一次干预时间(TTNI)上,Vorasidenib同样显示出优势,中位数未达到,而对照组为20.1个月,下一次治疗或死亡风险降低约75%。


此外,Vorasidenib显著抑制了肿瘤生长速率(TGR),治疗组为-1.3%,而对照组为+14.4%。在癫痫控制方面,发作次数减少了64%,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也得到了良好维持。安全性方面,耐受性总体良好,没有出现新的严重安全信号。


基于这些结果,NCCN指南已经将Vorasidenib推荐为2级IDH突变型胶质瘤术后的首选方案之一,以及复发进展患者的优选治疗。对中国患者来说,目前依托先行先试政策,Vorasidenib已经在华山医院、北京天坛医院、海南博鳌华西乐城医院等中心落地可及。未来,我们计划通过CSCO平台建立多中心真实世界队列,进一步验证它在更广泛人群中的长期疗效、癫痫控制和生活质量获益,推动这款创新药真正服务更多患者。



专家简介


秦智勇 教授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虹桥院区副院长,主任医师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神经肿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胶质瘤协作组第5届副组长

● 中国胶质瘤医疗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 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有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是胶质瘤等恶性肿瘤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及新型物理治疗方式研发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