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经眶入路(ETOA)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技术,近年来在颅底手术领域崭露头角,为众多颅底病变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期【脑医三人行】学术录播专题,我们精心挑选了三位专家的精彩分享,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一技术在解剖学基础、手术应用及联合手术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层层递进解析ETOA的技术要点与临床价值。
具体而言,赵英杰老师的分享将为观众首先夯实解剖基础,明确眶部形态特点、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边界,为后续手术内容做好扎实铺垫。接着,万经海教授的专题分享基于解剖基础,聚焦单一ETOA在颅底肿瘤切除中的全流程,涵盖手术背景、适应证、方法、病例及安全性分析,形成技术应用的闭环。最后,楼美清教授的分享进一步将ETOA拓展至多入路联合应用,针对复杂病例解析技术协同的优势与操作要求,提升了本专题的内容深度与临床实用性。
希望通过本期专题,能为广大神外同仁提供一个系统学习和交流ETOA技术的平台,共同推动颅底手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摘要:
作为《神经外科基础课系列第二季》第四十四讲,本讲内容涉及眶部形态特点、经眶内镜解剖培训注意事项、经眶内镜入路的临床应用等。
专家简介:
● 医学博士、神经外科医生、文学爱好者
● 平素喜好钻研神经外科学,兼爱文学、书画、茶道等。笔名,曾用京西逍遥子、仰望星空、寒江孤影等,自夸文笔不逊于当年明月、六神磊磊、唐家三少。擅长新媒体写作,并积极致力于互联网教学。
● 2021年,重磅推出《赵英杰神经外科随笔》(单人原创28万字)。2023年,后疫情时代,积极致力于显微神经解剖与手术入路的线下培训。
● 仗剑出游、山水之间、白马夕阳,他乡,高山流水遇知音。古琴、古筝,疏梅淡月,听风、禅寂。
摘要:
本专题围绕经眶内镜手术切除颅底肿瘤展开,万经海教授首先阐述了该手术的研究背景,包括开颅手术的多种并发症等。接着介绍了应用解剖、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皮肤阶段、颅骨阶段、肿瘤切除、颅底重建)、并发症及其防治、典型病例、手术计划、手术过程、手术视频、术前术后检查(CT、磁共振)以及初步体会等内容。万经海教授指出,经上眼脸经眶入路内镜下切除鞍旁、中颅窝硬膜外肿瘤,具有入路直接、操作简单、创伤小、几乎无失血等优点,可很好地显示相关区域,在内镜抵近观察直视下,使用角度吸引器可以切除较大范围肿瘤,初步体会该入路切除相关质地和血供情况的肿瘤是可行且安全的。
专家简介: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神经外科科主任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神经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神经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北京肿瘤学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 擅长微创手术治疗各种颅脑颅底和椎管内肿瘤;主编专著《脑膜瘤》、《颅底肿瘤外科学》、《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神经保护》,主译《肿瘤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课题30项,发表SCI论文42篇
摘要:
围绕经鼻内镜经眶内镜联合切除复杂颅底肿瘤展开阐述。楼美清指出,内镜经眶入路是一种新的内镜微创入路,作为经鼻内镜手术入路的有益补充,本质上是缩小版的额眶颧入路,属于颅底外科技术,要求术者对前、中、后颅窝和鞍区解剖有深入理解。该入路具有微创、开颅关颅快、脑脊液漏机率低、感染发生率低等优势,可与经鼻、经岩入路组合协同,为复杂大型肿瘤治疗提供思路,但需术者同时具备经颅内镜和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基础。通过列举多例如眶内肿瘤、眶颅沟通肿瘤、脑膜瘤等不同病例及手术方式、预后情况,表明选择合适病例循序渐进应用该技术,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专家简介: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任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外科委员会委员(2021年),中华医学会上海市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颅底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专委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垂体瘤协作组第三届委员会常委
● 擅长:内镜、显微微创技术治疗听神经瘤、垂体瘤、脑干等各类复杂颅底肿瘤、面瘫患者神经功能修复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