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地点)
Team(手术团队)
Patient(患者)
Background(手术背景)
● 希佩尔-林道综合征(VHLD)患者常患有多种髓内肿瘤,包括血管母细胞瘤,少数情况下还会出现髓内转移性肾细胞癌(RCC)。然而,髓内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合并血管母细胞瘤的发生率目前尚不明确。
● 患者为36岁女性,因血尿就诊,检查发现右侧肾肿瘤。腹部CT显示右侧肾肿瘤、右侧肾上腺肿瘤、多发胰腺囊肿、胰头肿瘤及多发胸段髓内肿瘤;脑部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右侧小脑存在一个小肿瘤。在切除肾肿瘤、肾上腺肿瘤并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该患者被确诊为希佩尔-林道综合征(VHLD),同时合并右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病理分期pT2aN0,G2>Ga INHa v1)、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胰腺1级神经内分泌肿瘤(NET)及胰腺转移性CCRCC。胸段MRI显示T2-3节段存在髓内肿瘤,且该节段髓内肿瘤腹侧还可见一个微小强化病灶;在钆增强T1加权成像(T1WI)上,T1-2节段脊髓右侧腹侧、T7-8及T8-9节段脊髓右侧背侧均观察到小强化病灶(图1)。
图1:初发时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脊柱MRI显示,在胸段T2-3节段,T1加权成像(T1WI)上可见一个髓内强化肿瘤,其近侧(头端)毗邻另一个微小的钆强化肿瘤(图A);在同一节段的T2加权成像(T2WI)上,该区域呈等信号改变(图B)。粗箭头指示T2-3节段的微小髓内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图A、B、E);细箭头指示小脑及T1-2、T2-3、T7-8节段的多发血管母细胞瘤(图A- D、F、G);T8-9节段的细箭头则指示一处转移性CCRCC(图H)。
Technique(技术)
Procedure(手术过程)
1.第一次手术:在肾肿瘤切除术后3个月,医生对T2-3节段体积较大的髓内肿瘤进行了完整切除(补充图1),病理诊断结果为血管母细胞瘤(补充图2)。当时未切除体积较小的肿瘤,因其尺寸微小且患者无相关症状。术后患者左侧下肢出现轻微感觉异常,该症状在3个月内有所改善。
补充图1:第一次手术的术中视野。
补充图2:手术标本病理表现(髓内血管母细胞瘤)。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低倍镜下(图a)及高倍镜下(图b)可见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富含脂质的间质细胞间存在丰富的血管网络;高倍镜下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10呈阴性(图c)。
2.第二次手术:在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术后3年,脊髓MRI显示T2-3节段血管母细胞瘤旁的微小强化病灶逐渐增大(图2),而T1-2、T7-8、T8-9节段的其他病灶及小脑病灶则保持稳定。尽管患者无明显症状,但由于T2-3节段病灶增大,医生对其实施了手术。术中发现该肿瘤起源于既往手术部位稍深处,最终将肿瘤完整切除(补充图3),病理诊断结果为CCRCC转移(图3)。术后除右侧下肢感觉异常及感觉减退外,患者无其他症状,且该症状在8个月内逐渐改善。
图2:第二次手术前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首次手术后1年8个月(图A)和3年(图B)获取的钆增强矢状位MRI图像;首次手术后3年获取的钆增强轴位MRI图像显示,T2-3节段存在一个体积增大且强化均匀的肿瘤(图D),而其他节段的病灶未发生变化(图C、E、F)。粗箭头指示逐渐增大的髓内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图A、B、D);细箭头指示多发血管母细胞瘤(图C、E)及一处转移性CCRCC(图F)。
补充图3:第二次手术的术中视野。
图3:第二次手术标本的病理表现。该手术标本的病理结果提示为髓内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低倍镜下苏木精-伊红(HE)染色(图A)显示,肿瘤细胞呈致密巢状排列,胞质透明且细胞膜清晰。其大体病理特征与该患者首次手术切除的肾肿瘤(确诊为CCRCC)病理特征一致(图D)。高倍镜下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10和PAX8均呈阳性(图B、C)。
3.第三次手术:在首次手术后7年5个月,随访MRI显示T8-9节段下部右侧强化肿块逐渐增大,且伴随脊髓空洞(图4、补充图4)。患者仅在活动时感到右侧下肢感觉异常,其余情况正常。同时观察到T7-8节段病灶上方存在一个右侧小强化肿块,且该肿块在MRI上无增大迹象,但医生仍对这两个病灶进行了近全切除。与前两次手术类似,术中无法区分这两个病灶(补充图5)。病理检查显示,T7-8节段病灶为血管母细胞瘤,T8-9节段病灶为转移性CCRCC。
图4:第三次手术前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第二次手术后6个月(图A、C、E)和4年(图B、D、F)获取的钆增强矢状位及轴位MRI图像。上方细箭头指示生长缓慢的髓内血管母细胞瘤(图A- D);下方细箭头指示逐渐增大的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图A、B、E、F)。T2加权矢状位图像显示,第二次手术后4年,T7-9节段出现脊髓空洞(图G)。
补充图4:第二次手术后,T7-9节段的脊髓空洞逐渐扩大。
补充图5:第三次手术的术中视野。
Outcome(结果)
Review(手术复盘)
● 第三次手术后,患者未出现新症状,也未接受放化疗治疗。目前该患者可独立行走,KPS评分为90分。
● 在希佩尔-林道综合征(VHLD)患者中,可能同时存在多发脊柱肿瘤,尤其是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与血管母细胞瘤。渐进性生长的髓内转移性CCRCC可能会干扰肿瘤切除最佳时机的判断,在合并多发血管母细胞瘤的情况下尤为明显。若某一肿瘤的生长速度快于其他肿瘤,则应怀疑其为CCRCC等恶性肿瘤。考虑到血管母细胞瘤与CCRCC转移灶的鉴别诊断难度,需特别注意把握脊柱内增大肿瘤的手术切除时机,避免延误治疗。
REF:Tsurubuchi T, Miki S, Kino H, et al. The gradual expansion of multiple intramedullary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in a patient with von Hippel–Lindau disease with multiple intramedullary hemangioblastomas: illustrative ca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Case Lessons. 2025;10(11):CASE25459. doi:10.3171/CASE25459
点击二维码前往脑医汇-病例夹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二维码前往脑医汇-文献速览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