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专利公布号
CN117159246A
02
授权公告日
2025-08-26
03
专利申请人
吉林大学
04
专利发明人
党思群
05
背景
颅骨钻孔手术是通过颅骨钻孔的方式,对颅内的积液或者血液进行引流,可以治疗颅内血肿等病症,但是在颅骨上钻孔后,如果不对颅骨进行修复,可能患者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各种不良症状,所以需要在钻孔后对颅骨进行修复,现有的颅骨修复方式主要是通过钛网修复,步骤主要是先将患者的头皮切开,从而暴露颅骨上的孔洞,然后再将事先定制好的钛网置于孔洞处,使得钛网能够覆盖孔洞,然后再通过螺丝将钛网紧固在颅骨上,再将头皮复原并缝合,因为钛网在紧固在颅骨上后,如果受到较大的撞击力,不仅会使得患者疼痛,还会严重影响修复效果,于是在后续还需要通过辅助修复装置对固定了钛网的颅骨进行保护,避免钛网受到撞击。
专利公开号为CN21912673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临床的颅骨破开修复装置,在使用上述装置时,需要先将橡胶气囊移动调节到能够覆盖钛网的位置,然后将上述装置套在头上,通过卡合板一和卡合板二队头部进行卡紧,再通过卡接板对拉伸板进行夹紧固定,然后通过魔术贴勾带面和魔术贴毛面进行进一步固定,但是因为上述装置的橡胶气囊与头部固定了钛网的部位总是保持紧密贴合的状态,所以在头部遭受撞击时,这个撞击力会优先传递给上述装置的支撑部件,再由支撑部件传递给橡胶气囊,橡胶气囊虽然能缓冲撞击力,但是气囊会在撞击力的作用下无法避免的发生一定形变,这会使得患者的头部还是会受到一些挤压力和摩擦力,并且患者在上下楼梯运动的时候,上述装置可能会因为惯性原因与患者的头部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产生颠簸情况,这使得气囊可能也会因此与头部发生摩擦,这些情况不仅容易让患者产生不适感,还可能影响钻孔修复的效果,因此现在研发一种能减少修复部位受到的摩擦力的颅内手术后钻孔修复设备。
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颅内手术后钻孔修复设备,涉及颅骨修复领域,包括有固定件,还包括有第一滑套,第一滑套对称固接于固定件,第一滑套滑动式连接有滑动连接件,滑动连接件之间固接有保护罩,保护罩固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固接有第一滑杆,连接杆与第一滑套之间绕设有第一弹簧。
有益效果:
● 本发明通过第一滑杆和第一弹簧缓冲保护罩受到的冲击力,使得保护罩有移动的空间,避免保护罩直接挤压修复部位,又通过第二弹簧和导杆缓冲固定件,避免防护板随着固定件一起上下移动,避免防护板摩擦修复部位,从而实现减少修复部位受到的摩擦力的目的。
● 本发明通过橡胶垫进一步夹紧患者的头部左右两侧,使得保护罩和固定件能与患者头部之间的相对位置能更稳定,不仅能避免保护罩掉落,还有利于减少修复部位受到的摩擦力。
● 本发明通过凸块和限位槽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患者在大幅度转动头部时能够被提醒,从而避免患者大幅度转动头部导致固定件与患者头部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能够进一步避免防护板与患者头部之间发生摩擦,从而有利于减少修复部位受到的摩擦力。
● 本发明通过保护罩挤压活塞件,使得活塞件将气筒中的气体推入气管中,从而使得气囊膨胀,气囊进一步填充防护板和患者修复部位之间的空隙,避免二者之间发生相互滑动,从而有利于减少修复部位受到的摩擦力。
● 本发明通过提示板提示患者固定件佩戴出现倾斜,从而使得患者能够及时调整固定件的位置,避免防护板与修复部位之间发生摩擦。
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保护罩和连接杆等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导杆和防护板等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件,11-固定带网,2-第一滑套,21-滑动连接件,22-保护罩,23-连接杆,24-第一滑杆,25-第一弹簧,26-第一固定块,27-导杆,28-滑动件,210-防护板。
07
专利文献
请点击二维码查看
点击左侧二维码
进入风向标专栏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