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8日发布 | 2656阅读

“匠心传承,镜启新篇”——2025年春季班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垂体瘤及内镜亚专科进修医师圆满结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秋高气爽,硕果盈枝。2025年8月30日,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垂体瘤及内镜亚专科进修医师结业典礼在虹桥院区临床实训中心举行。仪式由临床实训中心主任、亚专科带头人之一王镛斐教授主持,团队成员寿雪飞、沈明、马增翼、何文强、陈政源、姚舜等共同出席。王镛斐教授为2025年春季班的三位进修医师陶宇松、麦麦提依明和刘翘楚颁发了结业证书并送上祝福。


王镛斐教授高度肯定了学员们半年来的勤奋与成长,祝贺他们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希望你们将‘华山标准’与‘金垂体’理念带回五湖四海,成为神经内镜技术的火种,造福更多患者。”最后,大家互相祝愿,现场充满了对过往的感怀,也期待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精进。




王镛斐教授团队和2025年度春季班进修医师合影留念

左起:姚舜、何文强、沈明、寿雪飞、陈政源、王镛斐、马增翼、侯红伟、麦麦提依明、刘翘楚、陶宇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三位进修医生与王镛斐教授团队的合影


进修心声:感恩、成长与展望

三位进修医师热情洋溢地分享了进修感悟,表达了对王镛斐教授团队的感谢。

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陶宇松医师


于精微处见真章,于探索中悟新道
怀着对神经外科最高殿堂的向往和对微创技术的渴望,我有幸在2024-2025年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进行了为期1年的神经内镜技术进修。时光飞逝,这段学习经历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手术技艺,更深刻地重塑了我的手术理念,让我对“微创神经外科”有了全新的、更深入的理解。
技术提升:从“门外汉”到“入门者”的蜕变
系统化的训练模式:从最初的实验室尸头解剖训练开始,带教老师们就系统地讲解了内镜下的解剖标志、操作三角、器械使用技巧以及止血方法。这种“先模拟,后实战”的模式,为我们建立了扎实的空间感,养成了眼手分离的习惯。“手把手”的带教艺术:在手术台上,导师们的教导毫无保留。从最基础的如何持镜、如何为术者提供稳定清晰的视野,到如何配合吸引、如何保护鼻腔黏膜、带蒂瓣的制作、血管保护、骨质磨除、如何分离假包膜、颅底的重建要点等,每一步都凝聚着老师们多年的经验结晶。高难度手术的洗礼:我有幸观摩并参与了大量高难度手术,如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颅咽管瘤切除术、脊索瘤切除术乃至前颅底脑膜瘤切除术。亲眼目睹老师们如何在内镜狭小的通道内,娴熟地运用双极、吸引器等器械,在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中游刃有余地分离和切除肿瘤,这种“于刀尖上舞蹈”的艺术令人叹为观止。每一次手术都有新的收获,让我对解剖的理解从书本的二维平面飞跃到了手术室的三维立体。
理念革新:微创核心是“保护”而非“切口”
进修之前,我对“微创”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小切口、少出血。但在华山,我学到了微创的真正内核:理念之变:微创的核心是对正常脑组织、神经和血管的最大化保护。内镜技术通过天然腔道(鼻腔)进入,避免了开颅手术中对脑组织的牵拉,这才是更深层次的“微创”。华山老师们在手术中始终秉持的“最大程度切除病变,最大程度保护功能”的原则,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决策之变:我学习了如何基于高质量的影像学资料(尤其是MRI和CT)进行周密的手术预案,如何评估手术入路、预测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制定应对策略。这种严谨的术前规划习惯,是保证手术安全成功的基石。整体之变: 华山金垂体强大的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也让我受益匪浅。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专家共同为复杂颅底肿瘤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融合病房的开展,术后精准管理,这让我明白,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不能只专注于手术刀,更要有全局观念,整合各方资源为患者谋求最佳预后。
团队与文化:感受“华山精神”
华山神经外科令人折服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团队精神。严谨求精的学风:每日的早交班、每周的疑难病例讨论、定期的学术讲座,内容充实,学术氛围极其浓厚。老师们鼓励提问和讨论,这种开放、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深受感染。无私奉献的传承:从主任到每一位带教老师,他们都秉持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之心,毫无保留地将知识和技术传授给我们进修老师。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确保了顶尖技术的传承和发展。温暖的人文关怀:在紧张的临床工作之余,科室也充满了人情味。同事们之间的互相支持、师生之间的深切关怀,让我们进修医生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更快地融入了这个集体。
回首这段进修时光,我心中充满感激。感谢华山医院提供了如此宝贵的学习平台,感谢华山内镜天团各位导师的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这段经历是我职业生涯中一笔无价的财富。它赋予我的不仅是手术技巧的提升,更是临床思维、手术理念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升华。我将把在华山学到的知识、技术和精神带回我的工作岗位,更好地为我们当地的患者服务,并努力为推动本地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麦麦提依明医师


在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王镛斐教授团队的进修之旅,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段难忘的经历。王镛斐教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湛的手术技艺,带领团队攻克复杂鞍区、颅底肿瘤病例;团队成员寿雪飞副教授、沈明副教授、马增翼副教授、何文强老师及陈政源老师无私分享前沿技术,从3D导航到内分泌调控,每一份经验都弥足珍贵。其团队的专业精神、精湛技艺,让我深刻体会到“金垂体”背后的汗水与智慧。在这里,我不仅学习了最前沿的神经外科技术,更见证了无数次生命奇迹的诞生。团队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氛围,激励着我不断追求卓越。此次进修,不仅拓宽了我的医学视野,更坚定了我为患者带去希望的决心。感谢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提供的宝贵平台,感谢王镛斐团队的悉心指导。这段经历,将成为我医学道路上宝贵的财富,指引我前行。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刘翘楚医师


三月行至松江府,半载游学华山西。试问华山何为峰?正是西院金垂体。冠绝神经外科学,融合专业内分泌,图里乾坤看影像,镜下昆仑谈病理。传道授业解惑也,后组诸公皆良师,上有王公王镛斐,燮理鞍区天下一。刀走沉稳寿诸暨,刃舞轻盈沈无锡,循序渐进何文强,来去如风马增翼。亦有名将陈政源,术业专攻泌乳素,院士座下大弟子,王晨教授多讲义。内镜奥秘难穷尽,不积跬步何千里,华山弟子遍天下,桃李不言自成蹊。


临床工作

在为期半年的进修中,三位医师深入参与“金垂体”融合病房的全部临床工作。从查房、值班、围手术期管理到担任手术助手,他们在海量复杂病例中淬炼成长。在科室手术团队丰富的内镜手术经验和金垂体平台多样复杂临床病例的支持下,进修医师们迅速掌握了内镜手术的整体布局、患者体位摆放、神经导航、超声多普勒、神经电生理监护、双人四手配合及内镜经鼻入路的规范化操作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进修医师们在手术过程中常向主刀教授提出见解和建议,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的理念。此外,他们还积极协助床位医生完成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全面参与每一位患者的诊疗过程,深入理解每一个手术细节与疗效和预后之间的关系,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通过金垂体融合病房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他们对以各种功能性垂体瘤为代表的复杂神经内分泌疾病的多学科融合诊疗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真正实现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乃至“贡献者”的角色转变。


麦麦提依明医师配合王镛斐教授进行双人四手内镜鼻颅底手术


陶宇松医师在陈政源医师的配合下完成内镜经鼻手术入路


刘翘楚医师在何文强医师的配合下完成内镜经鼻手术入路


麦麦提依明医师在施奕敏医师的配合下完成内镜经鼻手术入路


解剖实训:夯实根基的匠心之地

解剖实训是垂体瘤及内镜亚专科最具吸引力的教学特色。王镛斐教授团队负责科室高级访问学者解剖班的内镜鼻颅底解剖带教。该解剖班每月举办1期,也为本团队的进修医师提供了宝贵的解剖实操机会。通过解剖训练深化了对临床手术的理解。这种“从解剖到手术(From the Lab to the OR)”的理念,为进修医师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践体验,相信这将成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推动力。


此外,本团队每年举办多期适合不同阶段医生的内镜学习曲线训练,从手眼协调到3D打印模型,从动物颅骨到大体老师。这种高度契合临床实践需求的循序渐进式训练模式,为受训者的快速进阶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正是在这方寸之间的解剖台上,我们对内镜下的三维解剖结构有了豁然开朗的认识,以往手术中的诸多疑惑迎刃而解。”这正是“授人以渔”教学理念的最佳体现。


陶宇松医师(左)和麦麦提依明医师(右)在进行内镜下经鼻入路解剖训练


陶宇松医师(左)和麦麦提依明医师(右)在进行内镜下经鼻入路解剖训练


学术氛围

中国自古就有“教出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武侠小说也常有师父教徒弟留一手的传统。就医学教育而言,培养本院医生和培养进修医生,或多或少还是存在不少差异。然而,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临床、手术、拆线、换药,而是培养受训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王镛斐教授团队开始探索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作为培养的重要环节。团队不定时组织小讲课,针对临床中遇到的难题,分享最新文献和诊疗心得,开拓思路。进修医生们深度参与,不仅积极提问讨论,更主动制作幻灯登台汇报,将个人经验与华山所学融会贯通。这一“教学相长”的模式有效拓展了诊疗思维,营造了人人皆为师、共学共进的浓厚学术氛围。


刘翘楚医师分享鞍区囊性占位的鉴别诊断


麦麦提依明医师分享鞍区表皮样囊肿的特征


尚明医师分享颅咽管瘤的影像学特点


王晨教授讲授垂体的血供和鞍区术后常见并发症SIADH


此外,来自王镛斐教授团队2024年春季进修班的武汉市第三医院的王跃飞医师,通过在进修期间遇到的一例罕见的库欣病合并鞍区节细胞瘤,深入总结了荧光内镜技术在垂体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并在王镛斐教授团队的指导下,作为第一作者撰文发表于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ANS)官方期刊Journal of Neurosurgery的子刊J Neurosurg Case Lessons


王跃飞医师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


上述教学和科研成果,表明王镛斐教授团队对于进修医生的培养从专注于临床带教的传统模式递进到同质化于本院医师的医教研全面培养模式的探索之路,切实可行且前途光明。


业余生活

半年的进修生涯往往是进修医师一辈子的宝贵财富和难忘回忆。暂时“摆脱”了原来生活的喧嚣,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更为纯粹的学习中去,同时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难得地享受一下在上海的静逸生活。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三位进修医师(右三)和“金垂体”团队一起团建


后记

进修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和交流的终止。垂体瘤及内镜亚专科团队始终与顺利结业的进修同仁保持紧密联系,将他们纳入内镜干训班和华山医院同学会微信群,持续进行学术讨论、疑难病例指导,并提供各种学习交流机会和资源,成为他们开展亚专科工作的坚实后盾。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垂体瘤及内镜亚专科介绍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垂体瘤及内镜亚专科是国内最早开展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的单位之一,致力于围绕下丘脑-垂体疾病,深入推进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组建了涵盖神经外科、内分泌科、妇产科、男性科、儿科、眼科、五官科、感染科、放射外科、放疗科、影像医学科、病理科等学科的一站式垂体瘤综合诊疗新体系,使垂体瘤,特别是功能性垂体瘤的综合疗效达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在垂体瘤基础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精准治疗垂体瘤提供了重要指导,多项研究成果被纳入国际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


科室每年开展神经内镜手术两千余台,涵盖各种类型的神经内镜手术,尤其专注于鼻颅底内镜技术,成功实施了内镜扩大经鼻入路切除巨大脊索瘤、颅咽管瘤、脑膜瘤,以及双镜联合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所属的华山医院神经内镜临床实训中心是国内外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师资力量最雄厚的神经内镜解剖实验室,凭借以中国医师协会内镜专委会副主委等高级神经内镜专家为核心的团队,规范化提升了神经内镜手术质量,并通过各类学习班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神经内镜手术人才。该亚专科已成为国内外最好的垂体瘤和内镜医疗、教学、科研中心之一。


进修报名方式:欲了解神经外科各亚专科介绍及报名信息,请访问华山医院教育处网站(https://gateway.huashan-edu.com/ce/)。

点击上方二维码
查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更多内容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