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9日发布 | 45阅读

JAMA N:房颤抗凝治疗的卒中复发残留风险

杨中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

截至2021年,全球卒中患者已接近9400万例[1]。从发病机制来看,约三分之一的缺血性卒中与房颤(AF)相关[2]。由于人口老龄化,预计房颤[3]及房颤相关卒中[4]的绝对病例数都将急剧增加。口服抗凝药(OAC)是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基石,能使卒中风险降低60%——在关键随机临床试验(RCTs)的干预组中,年绝对发病率仅为1%-2%[5-9]。然而,在规范预防治疗下房颤患者仍发生卒中,这一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正日益凸显。最新数据显示,抗凝治疗期间发生的卒中目前已占房颤相关卒中的近40%[10]。众所周知,既往卒中史是房颤患者未来发生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1]。但关于房颤相关卒中后复发残余风险的研究数据仍十分有限。准确量化这一风险对患者咨询、二级预防研究优先级确定及公共卫生规划至关重要。本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旨在通过研究层面数据,明确房颤患者卒中复发的残余风险。


2025年7月来自爱尔兰的John J. McCabe等在JAMA N上公布了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以确定心房颤动(AF)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


通过检索Ovid MEDLINE(自1946年1月起)和Embase(自1970年1月起)至2025年1月的文献,筛选符合条件的研究。符合条件的研究需纳入既往有缺血性卒中合并AF的患者,报告卒中复发率数据,并具有1年或更长时间的随访数据。由三位评审员独立筛选摘要并进行全文审查。数据提取与合成 由两名评审员进行数据提取,并由第三名评审员独立验证。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发病率。对在口服抗凝药(OAC)治疗期间仍发生卒中的患者进行重复分析。研究质量采用预后研究质量评价工具(QUIPS)进行评估。主要结局为复发性缺血性卒中;次要结局包括任何卒中复发(缺血性卒中或脑出血[ICH])以及随访期间的ICH发生情况。


共纳入23项研究,涉及78,733例患者和140,307人年的随访数据。各研究中OAC使用率的中位数为92%。汇总分析显示,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病率为3.75%(95%CI 3.17%-4.33%)。非干预性观察队列的年复发风险(4.20%,95%CI 3.41%-4.99%)显著高于随机临床试验(2.26%,95%CI 1.96%-2.57%)(交互作用P值<0.001)。任何卒中的年复发风险为4.88%(95%CI 3.87%-5.90%),ICH的年发生率为0.58%(95%CI 0.43%-0.73%)。在OAC治疗期间仍发生卒中的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年复发风险为7.20%(95%CI 5.05%-9.34%),任何卒中的年复发风险为8.96%(95%CI 8.25%-9.67%),ICH的年发生率为1.40%(95%CI 0.40%-2.40%)。


最终作者认为,本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表明,即使采用现代预防治疗,AF相关卒中后的残余复发风险仍然较高,预计5年内每6例患者中就有1例会再发缺血性卒中。这些数据表明,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卒中复发的生物学机制,改进风险分层方法,并开发针对AF相关卒中的新型二级预防策略。

文献出处

JAMA Neurol

. 2025 Jul 1;82(7):696-705. doi: 10.1001/jamaneurol.2025.1337.

Residual Risk of Recurrent Stroke Despite Anticoa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脑医汇获授权转载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