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出现
对于一些难治动脉瘤
是最好的治疗方案
Surpass Evolve
使用简单、贴壁良好、导流稳定
为医生提供FDs有力武器
史赛克与中国医生一起
提供全面微创卒中解决方案
致力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术者简介
许斌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自2009年起专注从事神经介入工作16年,独立开展各种神经介入诊疗手术,年手术量600余台。擅长脑动脉瘤及各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尤其在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及各类脊髓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近几年来对脑静脉窦狭窄,静脉窦急性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做了深入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外专业医学期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并受聘于北京神经外科学会脑静脉病变与高颅压专业委员会等多个相关专业委员会
刘耀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主要从事神经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脑和脊髓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在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及脑静脉系统疾病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SCI及中华核心期刊论文数篇
病例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58岁。
主诉:体检发现颅内动脉瘤6天。
现病史:患者6天前于外院体检行头部CT检查发现右侧鞍旁占位,进一步完善头部MRI提示脑动脉瘤,后为进一步治疗转至我院。
既往史:既往体健。
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头部CT:提示右侧鞍旁占位。
MRI:提示右侧鞍旁占位,T2呈混杂密度,强化明显。
DSA:术前正侧位造影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旁巨大动脉瘤,喷射征明显。
DSA:术前3D。
DSA:术前3D,载瘤动脉被巨大动脉瘤压迫变形。
动脉瘤大小:2.23*3.53cm
载瘤动脉直径:3.75mm(远端);4.26mm(近端)
术前诊断: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旁巨大动脉瘤。
治疗方案:双层高金属覆盖率Surpass Evolve血流导向装置+弹簧圈疏松填塞。
90cm长鞘
6F 115cm中间导管
Echelon-10、XT-27支架导管
Synchro微导丝、弹簧圈
Surpass Evolve血流导向装置
操控性好的0.014 Synchro微导丝超选跨过瘤颈,到达大脑中动脉。
Synchro微导丝辅助下顺利引入XT-27支架导管,微导管丝滑跨越瘤颈,到达M2处。
Synchro微导丝辅助下引入Echelon-10栓塞导管预留。
经Echelon-10引入20*50弹簧圈一枚(暂不解脱),用以标识微导管头端及保护动脉瘤,防止在释放FD时栓塞微导管前窜或后退。
经XT-27顺利引入第1枚Surpass Evolve 4.5*25mm血流导向装置。
原位释放法,将第1枚Surpass Evolve 4.5*25mm血流导向装置于颈内动脉末端定位准确后释放(精准定位支架头端,避免覆盖脉络膜前动脉)。
支架释放过程中注意张力适当,覆盖瘤颈继续释放。
尾端减张释放,FD近端贴壁欠佳,微导丝塑形配合XT-27微导管进行按摩促进支架贴壁。
FD贴壁改善后,将XT-27微导管穿越第1枚FD,再次引入至M2段,准备释放第二枚密网支架。
第2枚FD选择为Surpass Evolve血流导向装置5*30mm,拟覆盖第1枚FD的两端,以减少头尾两端裸漏在血管内的数量,降低支架不贴壁率,并减少可能需要后处理的难度,同时注意保护大脑前动脉。
覆盖第1枚FD尾端后,第2枚FD支架释放过程中注意适当推拉,增张,促使第1枚FD尾端贴壁更好,同时尾端稍减张完全释放。
支架释放完成后经Echelon-10填入20*50弹簧圈四枚。
造影显示喷射征基本纠正,前向血流明显增多,瘤腔内少量造影剂明显渗入。
术后即刻造影,前向血流良好,远端血管无缺失,瘤腔造影剂较少。
术后即刻Dyna-CT,排除出血并发症。
术后情况:
麻醉清醒后无明显神经功能缺失
术后有间断头痛、两天后好转
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地塞米松10mg,3天)
1.近些年来,尽管FD对颅内大型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对于一些巨大动脉瘤,尤其是伴有喷射血流的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治疗,依然充满了挑战,主要集中在此类大动脉瘤操作技术难度大,术后部分病人依然面临短期内破裂出血的风险。此例患者显然是一个高风险,高难度的病例,动脉瘤直径超过35mm,并伴有明显的喷射血流,我们希望通过密网支架来纠正喷射血流,通过填塞弹簧圈来尽快使瘤腔内血栓化,来降低术后出血的风险。
2.术前做了充分的预案,规范药物准备后,选择操控性极好Synchro微导进行超选跨越瘤颈,结果非常顺利,同时选择金属覆盖率更高,血流导向作用更强的2枚Surpass Evolve血流导向装置来纠正喷射血流,结果即刻效果明显,喷射血流明显纠正。第2枚FD的型号和长度均大于第1枚,是考虑完全覆盖第1枚FD,减少头尾两端裸漏在载瘤动脉内的数量,降低其不贴壁带来的血栓风险,也降低可能需要FD内后处理的操作难度。同时瘤腔内填塞了4枚弹簧圈,以促进瘤腔内快速血栓化。患者恢复良好,对动脉瘤的愈合具有较高的信心,期待远期影像随访结果。
END
点击进入史赛克品牌专区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