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3日发布 | 299阅读

【曙光夜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接受大电流变频式经颅交流电刺激调控治疗的临床研究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郭萍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达人收藏

青少年抑郁症作为青春期高发的精神心理疾病,以持续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睡眠障碍及自我评价过低为核心特征,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业发展、社交功能及人格塑造,部分患者甚至伴随高自杀风险,已成为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以抗抑郁药物和心理治疗为主,但药物存在起效慢、个体疗效差异大及潜在副作用等问题,心理治疗则受限于标准化程度与患者依从性,且二者均难以精准干预抑郁症背后的脑功能异常机制,临床亟需安全、精准的新型非药物干预手段。

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作为无创神经调控技术的重要分支,通过特定频率电流调节大脑皮层电活动,为抑郁症的脑功能机制干预提供了新路径。其中,大电流变频式tACS凭借可动态调整刺激参数的优势,有望更精准地靶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异常脑网络,但其干预效果及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尤其缺乏结合多模态磁共振成像(fMRI)、脑电检测与植物神经检测的系统研究,难以揭示其调控脑功能的核心机制。

为填补这一研究空白,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郭萍主任医师团队发起本临床试验,聚焦12-24周岁的中重度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通过规范的临床症状评估结合多维度神经影像与生理检测,旨在明确大电流变频式tACS的干预效果,解析其调控脑功能的影像学机制,为青少年抑郁症的精准无创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神经调控技术在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领域的规范化应用。




研究介绍

适应症:抑郁症

治疗手段:大电流变频式经颅交流电刺激技术

研究目的:1.明确大电流变频式tACS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干预效果。2.利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和多模态脑电检测设备及植物神经检测,解析大电流变频式tACS调控脑功能治疗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像学机制。3.整合临床症状评估和神经影像数据,揭示出大电流变频式tACS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潜在机制。

研究设计:双盲、随机平行对照干预性研究

征募观察对象时间:2025-10-082026-08-04

本研究(ChiCTR2500108113)由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郭萍主任医师团队(PI)发起,目前已获得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参研机构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



入组标准

1.核心疾病特征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无精神病性特征的重度抑郁障碍诊断标准,伴有至少4项附加症状(如思维迟缓、睡眠障碍、自我评价过低等),并经两位精神科医师独立确认;

2.严重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基线评分≥18分或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22分,排除轻症及伴显著精神病性症状者;

3.人口学特征:年龄12-24周岁,性别不限,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4.治疗史:未使用抗抑郁药物或已稳定剂量≥4周。



排除标准

1.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心境恶劣或双相抑郁;1年内以任何焦虑障碍为主要诊断者;强迫症;物质滥用或依赖患者;人格障碍。

2.颅内有金属植入物,或其他不适宜接受本项治疗者均不纳入。

3.严重或不稳定的心、肝、肾、内分泌器官、血液、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内科疾病患者;癫痫或其他脑器质性疾病患者;颅内压增高、顽固性高血压、青光眼等;

4.严重的自杀未遂史,或目前存在高自杀风险,或HAMD第3项自杀评分≥3;

5.既往使用过氯胺酮等NMDA受体拮抗剂;

6.入组前2周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治疗;

7.近3个月接受电抽搐治疗、rTMS治疗或系统心理治疗者。

===


主要研究者介绍

郭萍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硕士

●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康复专委会委员;

●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成瘾医学分会委员;

●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委员;

●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应激分会委员;

● 江苏省健康管理学会儿童健康分会常务委员;

● 苏州市医院协会精神病管理分会常务委员;

● 浙江省“医坛新秀”;

● 浙江省优秀精神科医师;

● 长期从事精神心理科临床工作,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强迫症、进食障碍及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

● 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主持参讲国家级及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多项,参与实施国家科技部的重大项目“创新科技2030-脑科学和类脑计划”及多项横向研究,作为分中心的主要研究者(PI)完成了6项临床新药研究。共发表医学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7篇。曾在2013年被派往雅安地震灾区进行心理应急救援。

如您想要了解更多抑郁症相关临床招募,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脑医咨询助手并备注疾病名称进入病友群交流:18621705623(微信同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临床试验招募信息!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临床招募

招募代发布 快速找患者

bg

临床试验招募患者,欢迎联系我们!

脑医汇,专注为脑部和脊髓脊柱领域医生与患者搭建医患交流数字化平台

电话联系 13162309792
微信联系
+加好友
我们的优势
  • 已为30,000+精准患者提供全病程服务,可推荐合适患者快速入组试验
  • 平台患者均已建立数字化电子病历,可线上集中批量筛选处理,提高入组效率
  • 平台宣传团队深耕临床神经科学领域多年,可为临床试验设计全场景、多渠道宣传方案
目前已合作的项目
  • 一项在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评估SNC-109 CAR-T细胞治疗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初步抗肿瘤活性的I期临床研究
  • 一项单臂、多中心评价ACT001联合放疗治疗初诊弥漫内生型桥脑胶质瘤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II期临床研究
  • 溶瘤病毒JL15003注射液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临床研究
  • 硼中子俘获治疗(AB-BNCT)示范中心--招募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