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3日发布 | 609阅读

CNS2025|侯立军教授: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侯立军

上海长征医院

达人收藏

脑机接口(BCI)技术通过解码大脑信号实现人机直接交互,正成为神经疾病治疗与康复的突破性手段,其核心原理是实时采集神经活动信号并转化为可操作指令,帮助患者通过意念控制外部设备,在运动功能恢复、认知调节等领域展现出重要临床价值。


BCI通过建立大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通信通道,实现意图到指令的转化。其基本结构包含信号采集(侵入式、非侵入式和半侵入式等)、信号处理(滤波、特征提取与分类算法)及指令执行模块(脑控外设、无创或有创的神经调控)三部分。工作原理上,首先通过电极捕获大脑神经电信号,经放大滤波去除噪声后,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解析信号特征,最终转化为控制指令驱动外部设备。该技术核心在于将生物电信号转化为可操作的数字指令,应用于医疗康复、人机交互等领域。


一、临床应用进展


1.运动障碍治疗

(1)脑卒中:针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BCI结合虚拟现实(VR)技术可增强康复主动性:通过解码脑电图信号识别运动意图,联动机械臂或电刺激装置提供反馈,促进神经重塑,与传统训练形成闭环系统后效果更显著。

(2)脊髓损伤:在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恢复中,BCI与功能性电刺激结合成为关键方案,可激活残余可逆的神经通路,联合机器人辅助训练能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

(3)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对于ALS等神经肌肉疾病患者,BCI提供了日常辅助新途径。通过解码脑信号实现计算机、轮椅等设备的控制,部分研究联合电刺激与生物反馈,帮助患者恢复部分自理能力并改善心理状态。值得一提的是,马斯克BCI治疗的7例患者中有3例ALS患者。

(4)其他:BCI的神经调控技术在糖尿病足、疼痛调控、遗传性共济失调等领域也有应用并不断扩大的趋势。


2.认知与情感调控

(1)认知增强:BCI在认知增强中展现潜力,可通过监测大脑活动调节注意力与警觉性,预测学习速度并优化资源调动,提升记忆与技能学习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在军事领域,用于增强士兵的认知能力,提高作战能力。

(2)情感调节:情感调节与精神疾病干预是另一重要方向。BCI通过识别脑电特征(如θ波活动)判断情绪状态,为抑郁症、焦虑症患者提供实时反馈,辅助情绪自我调节;与音乐疗法等结合时,能增强心理干预效果。


二、挑战与未来方向


1.挑战

BCI 技术仍面临多重挑战。(1)技术层面:信号解码的准确性、植入设备的生物相容性及长期稳定性需突破。(2)伦理层面:患者隐私保护、人机界限模糊等问题需建立规范框架。


2.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发展需要聚焦三方面。第一,跨学科协作,整合神经科学、人工智能(AI)与伦理学,例如AI算法可提升信号处理效率,而伦理参与能确保技术合规应用。第二,技术融合创新,VR/增强现实与生物传感器的加入,将拓展BCI在沉浸式康复、实时监测中的应用场景。第三,长期临床试验,当前研究多聚焦短期效果,需通过长期跟踪验证安全性与疗效持续性,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三、结论

BCI技术为神经调控带来革新,但其广泛应用需平衡技术进步与伦理规范。通过跨学科合作与长期研究,有望克服现有挑战,推动个体化医疗发展,为神经疾病患者开启新的治疗时代。


内容来源:CNS2025 每日会讯


专家简介


侯立军 教授

上海长征医院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有穾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第一完成人),荣立中央军委个人一等功,获吴阶平医药创新奖、王正国创伤医学突出贡献奖、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学术成就奖。

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上海市神经外科临床重点专科主任,上海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创伤杂志》副总编,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军队领军人才,拨尖人才,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中国卒中协会脑出血微创外科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委,《Brain Hemorrage》杂志编委。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