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
01
一
病情摘要
丁*楠,女,26岁,右面部阵发性针刺样闪电样疼痛2年,入院查体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既往体健。术前核磁提示:右侧桥小脑角区胆脂瘤。
二
手术方案
01
乙状窦后入路锁孔开颅,先在显微镜下探查切除肿瘤,见肿瘤呈白色、质软、生长于桥小脑角区将各颅神经(包括三叉神经、面听神经、外展神经及后组颅神经)包裹,肿瘤血供一般、包膜完整、易被吸除。
02
镜下切开肿瘤包膜后,于各颅神经之间逐步分块切除肿瘤后,再应用超微观察镜观察神经后方及显微镜视野无法探及的各个方向,探查发现三叉神经后方(腹侧)麦氏囊附近仍残留部分肿瘤组织。
03
在超微观察镜辅助下,将残留肿瘤彻底切除。配合显微镜下探查发现小脑上动脉压迫三叉神经根部,遂加行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将血管推离三叉神经,并将特氟龙垫绵置入血管与三叉神经根部脑干之间。
04
手术全程顺利,在超微观察镜辅助下,肿瘤全部切除无残留,三叉神经减压充分。
三
手术步骤及视频
四
QEVO超微观察镜在术中的应用
术前超微观察镜辅助下探查肿瘤
术后超微观察镜辅助下彻底吸除残留于三叉神经后方的肿瘤
五
术前术后核磁影像对照
术前核磁:DWI显示右侧桥小脑角区形态不规则高信号病灶,脑干轻度受压变形
术后核磁:DWI显示肿瘤完整切除无残留
六
术后第六天患者情况
术后第六天,三叉神经痛症状彻底消失,且无其他神经功能障碍,复查影像学肿瘤无残留。
● 眼球运动:各方向自主运动完整,无复视及眼震
● 面部感觉:痛觉过敏现象(三叉神经痛症状)彻底消失
● 无面瘫
● 无听力障碍
● 咀嚼肌力:咬合对称,颞肌收缩力正常
● 饮水试验无呛咳,软腭上抬对称
● 咽反射存在,吞咽动作协调性正常
● 伤口愈合良好,采用可吸收缝线无需拆线
七
手术视频
病例2
02
一
病情摘要
揣*苹,女,58岁,右面部阵发性针刺样疼痛16年,发现颅内占位1月,既往体健。术前核磁提示:右侧桥小脑角区胆脂瘤。
二
手术方案
01
乙状窦后入路锁孔开颅,先在显微镜下探查切除肿瘤,见肿瘤呈淡黄色、质软、生长于桥小脑角区将各颅神经(包括三叉神经、面听神经、外展神经及后组颅神经)包裹,肿瘤血供一般、包膜完整、易被吸除。
02
镜下切开肿瘤包膜后,于各颅神经之间逐步分块切除肿瘤后,再应用超微观察镜观察神经后方及显微镜视野无法探及的各个方向,探查发现三叉神经后方(腹侧)麦氏囊附近仍残留部分肿瘤组织。
03
在超微观察镜辅助下,将残留肿瘤彻底切除。配合显微镜下探查发现小脑上动脉压迫三叉神经根部,遂加行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将血管推离三叉神经,并将特氟龙垫绵置入血管与三叉神经根部脑干之间。
04
手术全程顺利,在超微观察镜辅助下,肿瘤全部切除无残留。
三
手术步骤及视频
四
QEVO超微观察镜在术中的应用
术前超微观察镜辅助下探查肿瘤
术后用超微观察镜辅助下探查,彻底吸除三叉神经后方肿瘤残留
五
术前术后核磁对照
术前核磁:DWI显示右侧桥小脑角区形态不规则高信号病灶,脑干轻度受压变形
术后核磁:DWI显示肿瘤完整切除无残留
六
术后第六天患者情况
术后第六天,三叉神经痛症状彻底消失,且无其他神经功能障碍,复查影像学肿瘤无残留。
● 眼球运动:各方向自主运动完整,无复视及眼震
● 面部感觉:痛觉过敏现象(三叉神经痛症状)彻底消失
● 无面瘫
● 无听力障碍
● 咀嚼肌力:咬合对称,颞肌收缩力正常
● 饮水试验无呛咳,软腭上抬对称
● 咽反射存在,吞咽动作协调性正常
● 伤口愈合良好,采用可吸收缝线无需拆线
七
手术视频
手术小结
01
QEVO小巧易用,操作简单,与显微镜即插即用,可实时观察术中肿瘤切除情况。
02
能深入神经后方探查残留肿瘤,并在直视下完成肿瘤精准切除,实用性强。
03
配合镜内投射功能,画面直接呈现在目镜,无需回头查看屏幕,节省时间。
专家简介
于炎冰 教授
中日友好医院
●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国家卫健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医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卫生计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青年奖和学术成就奖获得者
● 主要学会兼职: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及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候任组长,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及功能神经外科学组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及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常务委员及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神经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主编
任鸿翔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 第一届专业培训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
● 颅神经疾患诊疗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脑转移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 北京医学会第八届神经外科学分会颅底外科学组委员
● 主要研究方向:(1)显微血管减压术及CPA肿瘤术中的神经电生理监测;(2)听神经瘤的保面保听手术治疗;(3)颅内胶质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擅长:(1)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功能性疾病;(2)颅脑肿瘤的外科治疗,尤其是CPA区肿瘤的手术治疗;(3)痉挛性斜颈的改良F-D手术治疗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