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1日发布 | 102阅读

【曙光夜讯】(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器人辅助训练及其机制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谢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达人收藏

脑卒中后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患者常表现为下肢运动能力丧失或受限,不仅影响独立行走能力,还可能导致跌倒风险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照护负担。目前,传统康复训练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下肢功能,但受限于训练强度、重复性及个体差异,部分患者恢复效果不佳,且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可塑性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难以实现精准化康复干预。

随着康复机器人技术的发展,Welwalk机器人辅助训练凭借标准化、可量化的步态训练模式,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提供了新选择。该技术可通过模拟正常步态轨迹,辅助患者完成重复性行走训练,同时结合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有望实时监测训练过程中大脑皮层的活动变化,为解析康复训练诱导神经可塑性的机制提供关键依据。然而,当前关于Welwalk机器人辅助训练与传统康复疗法的疗效差异,及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具体影响仍需系统验证。

为明确相关机制与疗效差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青教授团队发起本临床试验,以发病1年内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对象,结合fNIRS与多维度评估工具,为精准康复提供依据,推动技术临床应用。




研究介绍

适应症:(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

治疗手段:Welwalk机器人辅助训练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结合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与多维度下肢运动功能评估工具(如FAC、BBS、10MWT、6MWT、TUGT),阐明机器人步态训练诱导神经可塑性的潜在机制。系统探讨机器人步态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比较机器人步态训练与传统康复疗法在功能恢复疗效上的差异。

研究设计:随机分配、平行分组

研究实施时间(估计):从2025-09-20至2027-05-31

招募人数(估计):38人

本研究(NCT07057700)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青教授(PI)发起。



参研机构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 



入组标准

1.年龄在20岁及以上(包括成人和老年人),性别不限。

2.患者或其家属已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研究;

3.患者为首次因原发性幕上脑出血或脑梗死导致的一侧偏瘫;

4.卒中发病在1年以内;

5.体重在40至80公斤之间;

6.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无过度痉挛(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3);

7.具备足够的认知能力,能够理解并遵从简单指令,了解本研究的内容与目的(中文版MoCA量表评分≥20分);

8.患者在佩戴踝足矫形器(AFO)行走时存在跌倒风险。



排除标准

1.有心肌梗死病史;

2.存在肌肉或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神经病变;

3.有症状性心绞痛或心律失常;

4.有症状性呼吸系统疾病;

5.存在传染性感染;

6.关节挛缩或肢体畸形影响行走(如:髋关节伸展活动度<5°,膝关节伸展活动度<-5°[可有一定弹性],膝关节伸展位下踝关节背屈活动度<5°);

7.下肢关节存在异位骨化,限制了关节活动范围;

8.存在易骨折情况,如脊柱或下肢严重骨质疏松;

9.尿失禁或大便失禁,可能弄脏Welwalk机器人膝踝足矫形设备;

10.高血压控制不佳(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20mmHg);

11.心动过速控制不佳(静息心率≥120次/分钟);

12.因心功能或呼吸功能减退而存在训练限制;

13.视力或听力障碍影响训练;

14.妊娠期患者;

15.最近曾参与其他临床试验;

16.经检查医生判断不适宜作为本试验研究对象;

17.无法坚持使用Welwalk设备进行训练或无法遵循常规训练方案的患者。

==



“疾病百科”——轻松了解卒中康复的科普知识

点击二维码,了解卒中康复的概况、诊断、治疗详情!





主要研究者介绍

谢青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90年WHO康复医师培训班第2期学员、1998年在香港戴麟趾康复医院、2007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教会医院康复医学科、2016年在美国德州大学休斯顿医学中心UT-TIRR康复医院进修学习,2002年底,谢青教授加入瑞金医院。

● 擅长方向:神经肌肉骨骼相关的疾病(如中风、颈腰椎病、脊髓损伤,骨折)或术后患者功能状态的评估和治疗(如肩、膝关节痛、痉挛、姿势异常等);成人脊柱侧弯相关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各型颈椎病的诊断及治疗。

如您想要了解更多卒中康复相关临床招募,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脑医咨询助手并备注疾病名称进入病友群交流:18621705623(微信同号)



更多临床招募,关注脑医咨询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临床试验招募信息!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临床招募

招募代发布 快速找患者

bg

临床试验招募患者,欢迎联系我们!

脑医汇,专注为脑部和脊髓脊柱领域医生与患者搭建医患交流数字化平台

电话联系 13162309792
微信联系
+加好友
我们的优势
  • 已为30,000+精准患者提供全病程服务,可推荐合适患者快速入组试验
  • 平台患者均已建立数字化电子病历,可线上集中批量筛选处理,提高入组效率
  • 平台宣传团队深耕临床神经科学领域多年,可为临床试验设计全场景、多渠道宣传方案
目前已合作的项目
  • 一项在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评估SNC-109 CAR-T细胞治疗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初步抗肿瘤活性的I期临床研究
  • 一项单臂、多中心评价ACT001联合放疗治疗初诊弥漫内生型桥脑胶质瘤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II期临床研究
  • 溶瘤病毒JL15003注射液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临床研究
  • 硼中子俘获治疗(AB-BNCT)示范中心--招募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