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pass Evolv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重新定义动脉瘤治疗标准
使用简单:Surpass Evolve采用钴铬合金+铂钨丝双材料设计,搭配Excelsior XT-27微导管,即使面对极度迂曲的血管路径(如椎基底动脉夹层),也能轻松推送到位。其低推送阻力和柔顺性优化,让术者告别“卡顿焦虑”,释放更流畅!
贴壁良好:64根高密度网丝(仅2.5mm型号为48根)形成15-30孔/mm²的均匀菱形网孔,配合高径向支撑力,确保支架完全贴合血管壁,减少血流冲击。临床案例显示,术后即刻造影剂滞留率高达90%以上,加速动脉瘤内皮化。
导流稳定:从2.5mm到5.0mm多规格覆盖,适配不同血管直径。独特的“香槟杯”回收设计和1:1操控反馈,让术者精准调整位置,即使覆盖多发动脉瘤或合并狭窄血管,也能实现稳定导流。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方伟教授:《我眼中的Evolve》
相较于第一代Surpass Streamline支架,Surpass Evolve血流导向支架在减少编织金属丝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良好的血流导向作用,同时改进了支架释放平台,通过搭配XT-27微导管可显著提高支架的易用性。在临床使用中,Surpass Evolve支架容易输送到位,释放简单且无需过度推送,相对于平直血管,以扒为主,推为辅,而且其易操作性对新手也比较友好,临床数据也显示该支架在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成功率更高,且并发症的发病率更低,进一步证实了Surpass Evolve支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吴建梁教授:《血流导向装置的选型与释放要点》
血流导向装置在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血管路径、病变性质、载瘤动脉情况、支架着陆区域情况、支架特征和术者经验。在支架选型的初始选择阶段可选择更大更长型号的支架;熟练后可选择直径小一号,长度大一号的支架,若需覆盖重要分支时则需直径大一号的支架;最后精准阶段时则选取最适宜直径和最短的支架,避免覆盖其他分支。血流导向装置释放时中间导管需要尽可能高到位,并根据病变情况和支架特点选择回撤释放或原位释放,在支架系统完全回收至微导管后再回撤系统及支架内按摩。
唐山工人医院的徐翔教授:《Evolve使用经验分享》
临床应用Surpass Evolve血流导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发现,由于支架尾端在释放过程中往往为等张力或减张力释放,完全释放后支架尾端与血管壁间的贴壁性往往欠缺,这可能导致缺血性不良预后事件发生,因此,进行微导丝微导管按摩是必要的。此外,在辅助弹簧圈栓塞时,只要处理好出血点且密网支架释放良好,即使动脉瘤内未致密栓塞也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天津市环湖医院的任贺成教授:《血流导向装置的临床应用》
血流导向装置应具有高效闭塞、安全植入和操作便捷的特点,并能在最大程度上使动脉瘤内血流停滞,促进内皮化覆盖瘤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便于输送和良好显影,而Surpass Evolve血流导向支架因其优化的编织角度和高密度网孔使其导流更稳定,输送更顺畅。在临床应用中,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中需注意导丝穿出支架网孔,可通过中间导管同轴推进来避免,支架释放时尽量原位释放,同时可使用球囊改善支架贴壁问题,并且第二次释放支架的长度需要覆盖原支架长度。
1、Surpass Evolve支架通过优化设计,在减少金属丝数量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血流导向作用,并显著提升了操作便利性。临床实践表明,其与XT-27微导管系统的配合使用使支架输送和释放更为简便,尤其适合初学者操作。支架释放时应采用"以扒为主、推为辅"的技术策略,在平直血管段更需注意释放技巧。在支架选型方面,建议根据血管解剖特点和术者经验进行个性化选择。
2、Evolve支架通过改进编织角度和网孔密度,在保持血流导向效能的同时提升了手术安全性和操作便捷性,为颅内动脉瘤治疗提供了更优选择。
3、Surpass Evolve血流导向支架因其优异的产品设计理念和参数,在临床治疗中显著成效,即使是在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急性期内使用仍然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