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8日发布 | 814阅读

CNS2025|高国一教授:NEPTUNE:重症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监测中国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高国一

天坛

达人收藏

针对重症脑损伤患者损伤异质性强、监测多管齐下、治疗导向疲弱的现状,2023年1月起,天坛医院发起重症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ICP)监测:一项中国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NEPTUNE)。研究纳入收治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及颅脑外伤导致的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分中心具备独立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或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具备神经重症监护基本条件;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收集接受ICP监测或未接受ICP监测的患者资料。


本研究是欧洲SYNAPSE-ICU研究的姐妹项目。SYNAPSE-ICU是一项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在42个国家146家ICU进行。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年满18岁,外伤或因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急性脑损伤患者。SYNAPSE-ICU研究在2018年3月15日—2019年4月30日期间,筛选出4776例患者符合研究标准,其中,2395例纳入研究。2019年底,SYNAPSE-ICU首席专家Giuseppe Citerio教授致信笔者,建议发起中国平行研究。2023年,此议终告实现,中国ICP监测研究正式启动。


欧洲研究结果于2021年7月发表在Lancet Neurology杂志,该研究以充实的证据表明,不同急救中心和国家对ICP监测和ICP管理的差别很大。ICP监测多用于严重急性脑损伤患者中具有特定的伤前特征(包括年龄和共存病)和损伤相关特征(CT表现、入院时临床状态)的患者。ICP监测与积极的治疗方法和ICU中TIL高相关,对严重病情患者的6个月死亡率可能有改善作用。


历经两年,中国ICP监测研究共招募来自全国21个省份的79家单位,共纳入2608例患者,已完成全部随访,最终纳入患者2361例。从部分病例的资料分析结果来看,其中颅脑创伤占比48%,脑出血占比43%,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比9%。中国ICP监测研究队列人群中位年龄为58岁,其中43%的患者存在瞳孔光反射异常,入院GCS评分3~8分者占81%。ICP监测组年龄更小,男性居多。ICP监测常由神经外科医生于手术室置入,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患者更常使用脑室型探头,ICP监测的中位时间为6 d。接受ICP监测的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和6个月时的死亡率均显著低于未接受ICP监测的患者。全部患者的研究结果将于9月份在天坛颅脑创伤重症学术会议上由中欧研究团队进行完整分析。


中国ICP研究共享了欧洲研究的研究方案,在运行过程中,Giuseppe Citerio教授多次参加研究者会议,欧洲团队也分享了数据分析方案,这些举措保证了中欧研究的同质化,并进一步保证了数据的可比性。未来中国研究的全面结果发布,将进一步充实全世界范围内ICP监测的临床证据,展示中国ICP监测的真实世界场景特征,并就中欧ICP监测的实践差异进行客观分析。NEPTUNE研究将成为ICP监测研究历程中的里程碑,并激励中国神经外科团队在颅脑损伤领域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内容来源:CNS2025 每日会讯


专家简介


高国一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天坛医院创伤神经外科主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颅脑创伤研究室主任,中华创伤学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创伤学会神经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颅脑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颅脑伤专业组副组长,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脑创伤委员会现任委员,Journal of Neurotrauma杂志亚太区编辑。承担多项国家级课题,在Lancet Neurology、Eclincalmedicine、Intensive Care Medicine等杂志发表论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