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2日发布 | 1244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脑血管-动脉瘤

【聚汇医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J-Tube™密网支架治疗动脉瘤两例

孙小坤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高修众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达人收藏



前言





















颅内动脉瘤作为神经介入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病变之一,其治疗策略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患者预后。传统治疗手段在面对复杂解剖结构的动脉瘤时,常面临支架贴壁不良、远期闭塞率不理想等难题。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问世,以其创新的钴铬DFT材质和独特的球化处理工艺,为复杂动脉瘤治疗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病例一:右侧大脑中M1段动脉瘤


本期病例亮点:

病变类型:右侧大脑中M1段动脉瘤

技术难点:病变位置近端血管有夹层,增加输送及释放难度

创新方案:采用输送阻力小,到位性高,21系统微导管输送顺畅的J-Tube™密网支架系统



病例信息



患者:男性,47岁。


主诉:头晕1月余。


现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不适,无恶心、呕吐,无心慌胸闷,无视物模糊,无耳鸣等不适,患者遂到外院就诊,行颅脑MR+MRA见右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现患者为进一步诊治遂来诊,门诊以“脑动脉瘤”收入院。


既往史:平素身体良好,冠心病史:患病时间5年,具体诊治不详,否认高血压史、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史、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术前诊断



术前诊断:右侧大脑前M1段动脉瘤。


治疗方案: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



术前3D重建





术前测量



动脉瘤远端直径:2.9mm

动脉瘤近端直径:3.0mm

拟密网支架覆盖长度:22.7mm





长鞘:6F 80cm

支持导管:6F 115cm

微导丝:0.014" 200cm

微导管:0.021" 150cm

密网支架:J-Tube™ 3.5mm*17mm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右侧颈内动脉正侧位造影。


右侧颈内动脉3D造影。


6F中间管到达海绵窦C4段后造影。


微导丝超选到达大脑中动脉,引导0.021"微导管到病变位置,将J-Tube™ 3.5mm*17mm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输送到位,缓慢回撤微导管,使头端打开,透视下观察贴壁良好。


继续缓慢回撤支架微导管,释放J-Tub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覆盖夹层,可见支架远端打开顺畅,贴壁良好。


释放后即刻造影提示动脉瘤瘤内造影剂滞留,透视下J-Tube™贴壁良好,定位精准,形态清晰可见。


术后正侧位造影。


透视下清晰可见J-Tube™


3D重建,可见J-Tube™贴壁良好,狭窄处明显改善。


术后用药:

阿司匹林100mg po qd

替格瑞洛90mg po bid


病例二:大脑前A2段末端分叉部动脉瘤


本期病例亮点:

病变类型:大脑前A2段末端分叉部动脉瘤

技术难点:远端细小血管推送密网支架,增加输送及释放难度

创新方案:采用输送阻力小,到位性高,21系统微导管输送顺畅的J-Tube™密网支架系统



病例信息



患者:女性,61岁。


主诉:检查发现脑动脉瘤12月。


现病史:患者于12月前因头晕和四肢乏力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右侧大脑前动脉A2末端分叉部动脉瘤,当时予以保守治疗(降血糖、降血压),现患者及家属为求进一步诊断治疗来就医,在门诊拟诊断为“右侧大脑前动脉A2末端分叉部动脉瘤”收入院。


既往史:平素身体良好,患高血压5年,最高达150/100mmHg,目前服用降压药氨氯地平片,血压控制在140/80mmHg水平。本院诊断糖尿病患病12月,服用二甲双胍片0.5g qd,血糖控制满意。否认冠心病史、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史、外伤史,否认输血史,过敏史头,预防接种史不详。



术前评估



大脑前A2段末端动脉瘤,病变位置在血管远端分叉处,血管细小,常规治疗手段无法有效保障动脉瘤治愈,释放密网支架可能存在输送和打开困难。考虑使用低推送阻力、高径向支撑力的密网支架,从而达到完全展开与血管壁贴合,做到对动脉瘤的有效治疗。J-Tube™是DFT钴铬包芯铂丝材质的密网,支架金属丝远近端进行了球化处理,可降低密网支架的推送阻力,是合适的选择。



术前测量



动脉瘤直径:2.0mm

远端血管直径:2.2mm

近端血管直径:2.7mm





长鞘:8F 90cm

支持导管:6F 115cm

微导丝:0.014" 200cm

微导管:0.021" 150cm

密网支架:J-Tube™ 2.5mm*14mm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右侧颈内动脉正侧位造影。


右侧颈内动脉360°造影。


微导丝超选到达大脑前动脉A2段,引导0.021"微导管到病变位置,将J-Tube™ 2.5mm*14mm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输送到位。


释放:缓慢回撤支架微导管,释放J-Tube™密网支架,可见支架远端打开顺畅,贴壁良好。


术后即刻造影,提示动脉瘤瘤内造影剂滞留,J-Tube™贴壁良好,各分支动脉显影良好。


术后正侧位造影。


透视下清晰可见J-Tube™


3D重建,可见J-Tube™贴壁良好,形态匀称。


术后用药:

阿司匹林100mg po qd

替格瑞洛90mg po bid





1. 国内首创:DFT钴铬包芯铂丝编织而成,支架全丝显影,径向支撑力强,血管内操作简单,容易打开贴壁。

2. 国际首创:头端球化设计可以降低支架输送阻力,使支架推送更轻松顺畅,同时避免支架头端损伤血管内膜,在小血管中操作更安全。

3. 直径3.50mm以下规格型号采用21微导管进行输送,可轻松跨过迂曲到达远端细小血管。




孙小坤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从事脑血管病神经介入工作6年

累计独立完成全脑/脊髓血管造影>5000例

熟练掌握各类神经介入手术并完成近千台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手术(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急诊介入再通术、颈/椎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成形并支架植入术、颈动脉慢性闭塞再通术)、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血流导向装置植入、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术、脑动静脉瘘栓塞术、颅内静脉窦血栓再通术)及其他神经介入能力(颅内富血供肿瘤栓塞术、神经系统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高修众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从事脑血管病神经介入工作10年

累计独立完成全脑/脊髓血管造影>5000例

熟练掌握各类神经介入手术并完成近千台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手术(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急诊介入再通术、颈/椎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成形并支架植入术、颈动脉慢性闭塞再通术)、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血流导向装置植入、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术、脑动静脉瘘栓塞术、颅内静脉窦血栓再通术)及其他神经介入能力(颅内富血供肿瘤栓塞术、神经系统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产品介绍



聚芯医疗









点击左侧二维码

进入聚芯品牌专区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