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出处:
Daher GS, Marinelli JP, Van Gompel JJ, Patel NS, Olson JJ, Carlson ML. Congress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 Systematic Review and Evidence-Based Guideline on Hearing Preservation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poradic Vestibular Schwannoma: Update. Neurosurgery. 2025 Jun 5. doi: 10.1227/neu.0000000000003551.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470934.
Patel NS, Carlson ML, Sughrue ME, Olson JJ. Congress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 Systematic Review and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Update for the Role of Intraoperative Cranial Nerve Monitor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stibular Schwannomas. Neurosurgery. 2025 Jun 5. doi: 10.1227/neu.0000000000003421.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470951.
该指南基于2015-2022年文献,对2018年版做了更新。以下为AI解读,仅供参考。
1. 背景与更新目标
- 疾病趋势变化:VS患者中,小肿瘤、症状较轻的病例占比增加,临床对功能性听力保留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
- 指南定位:本指南是2018年CNS指南的更新版,聚焦散发性VS患者听力保留结局,整合了2018年指南数据及2015年1月至2022年5月的新增文献,覆盖观察、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显微外科术后10年内的听力保留数据。
2. 核心结果:不同治疗方式的听力保留率
针对诊断时同侧耳存在可利用听力(AAO-HNS class A/B或GR grade I/II)的成人散发性VS患者,三种治疗方式的长期听力保留率如下:
关键结论: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式,10年内仅不到一半患者能维持可利用听力;与自然病程(观察)相比,显微外科和放射外科可能加速听力下降(证据存在局限性,需进一步研究)。
3. 更新推荐与预测因素
- 观察策略(等待-扫描)
√ 听力保留率告知:建议告知患者,2年听力保留率高(>75%-100%),5年中等偏高(>50%-75%),10年中等偏低(>25%-50%)。
√ 预测因素:基线听力更好(AAO-HNS class A或GR grade I)、肿瘤无生长的患者,听力保留可能性更高;肿瘤最大CPA直径>1cm、存在肿瘤生长的患者,听力下降风险增加。
-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 听力保留率告知:建议告知患者,2年和5年听力保留率均为中等偏高(>50%-75%),10年中等偏低(>25%-50%)。
√ 预测因素:耳蜗剂量≤4Gy、边缘剂量≤13Gy、基线听力更好(AAO-HNS class A或GR grade I)的患者,听力保留效果更优;肿瘤最大CPA直径>2cm的患者,听力下降风险较高。
- 听力保留显微外科手术
√ 听力保留率告知:建议告知患者,术后即刻、2年、5年及10年的听力保留率均为中等偏低(>25%-50%)。
√ 预测因素:肿瘤体积更小(≤1cm)、存在“基底液帽”(FFC,fundal fluid cap)、基线听力更好(AAO-HNS class A或GR grade I)的患者,听力保留可能性更高。
4. 方法学更新
- 文献范围:新增2015-2022年文献,与2018年指南数据整合,形成连贯证据链。
- 问题简化:将2018年指南的9个问题浓缩为3个,聚焦观察、放射外科、显微外科的核心预测因素,排除病理和新兴疗法等非重点内容。
1. 背景与更新目标
- 治疗理念转变:VS治疗从“肿瘤根除”转向“功能保留”(面神经功能、听力),IONM成为关键辅助手段。
- 指南定位:更新2018年CNS指南,纳入2015年3月至2022年5月文献,采用PICO格式聚焦面神经(FN)和耳蜗神经监测的临床价值。
2. 核心结果与更新推荐
- 面神经(FN)监测
√ 监测价值:术中FN监测(vs单纯解剖分离)可显著改善长期面神经功能(Level III推荐)。
√ 预测价值:电生理指标(如FMEP振幅比、EMG反应振幅)比临床信息(如肿瘤大小)更能预测长期面神经功能;但对短期功能预测的证据不足(Level III推荐)。
√ 监测方式对比: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表明经颅FMEP或眨眼反射(BR)优于自由运行EMG和直接FN刺激(新增问题,Level III推荐)。
- 耳蜗神经监测
√ 监测必要性:听力保留手术中应使用术中第VIII颅神经监测(延续2018年推荐)。
√ 方式对比:尚无足够数据证明耳蜗神经动作电位(CNAP)优于远场听觉脑干反应(ABR),两者可能互补(Level III推荐)。
- 相邻颅神经(V、IX、X、XI、XII)监测
√ 证据空白:目前无足够证据表明监测相邻颅神经可改善其功能保留(新增问题,Level III推荐)。
3. 关键临床意义
- 监测策略选择:面神经监测建议联合EMG(关注A-train等异常波形)和FMEP,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听力监测可结合ABR和CNAP(尤其小肿瘤)。
- 证据局限性:所有研究均为III类证据,存在治疗选择偏倚、回顾性数据异质性等问题,需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验证。
1. 听力保留决策:小肿瘤且听力良好的患者可优先考虑观察,但需告知10年听力下降风险;放射外科听力保留中期效果与观察相当,但长期略差;显微外科听力保留率最低,需严格筛选患者(小肿瘤、基线听力好)。
2. 术中监测规范:所有VS手术均应常规使用IONM;面神经监测优先联合EMG和FMEP,听力监测可结合ABR和CNAP;相邻颅神经监测暂无推荐,但大肿瘤或再次手术可考虑。
3. 患者告知重点:需明确告知不同治疗方式的长期听力保留率及关键预测因素(如肿瘤大小、剂量、基线听力),强调个体化决策。
4. 未来研究方向:需开展高质量研究明确放射外科/显微外科对听力的影响机制、优化IONM技术(如CNAP标准化监测)、验证相邻颅神经监测价值。
声明:所有推荐均基于III类证据,临床应用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及机构经验调整。
推荐阅读:
【最AI综述】听神经瘤手术与SRS治疗的循证要点:CNS指南的4项关键更新与5个未解问题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