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秦永凯
通讯作者:景英朝
作者单位: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背景与目的:Maurora支架(药物洗脱支架)是首个椎动脉专用支架系统。目前,尚无关于Maurora支架治疗重度椎动脉起始部狭窄一年期疗效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采用CUSUM学习曲线分析法,评估Maurora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的一年期预后及再狭窄率。
方法:所有患者根据手术时间顺序排列。采用CUSUM分析法评估手术学习曲线。CUSUM学习曲线开始下降的点标志着达到手术熟练度所需的病例数;该点将学习曲线划分为初始稳定期和成熟期。术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通过直方图进行可视化展示。
结果:最终,共有38例患者符合入排标准并被纳入分析。在1年随访时,89.47%的患者mRS评分为0分,与术前相比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的mRS评分在成熟期组和稳定期组之间显示出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
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是后循环缺血的重要病因,约三分之一的后循环缺血患者存在椎动脉起始部狭窄。传统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干预,对于重度狭窄患者常伴有高并发症发生率,如脑血栓形成甚至死亡。对于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在强化药物治疗基础上,支架植入术可被视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然而,由于新生内膜增生导致的支架内再狭窄(ISR)率高(30.2%~42.9%),损害了治疗效果和长期预后。因此,探索针对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的更有效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Maurora是首个专门为椎动脉治疗设计的药物洗脱支架系统。其表面涂覆有雷帕霉素,能有效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从而降低支架内再狭窄风险。该支架采用L605钴铬合金制成,具有优异的抗疲劳性和径向支撑力,并提高了射线不透性。支架表面为氟化生物活性涂层,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降低晚期血栓事件发生率。该支架展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机械稳定性和持续的抗增殖药物释放特性,这些都保障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Maurora支架于2021年在中国正式上市,其上市前临床试验表明,该支架能有效降低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术后再狭窄率。尽管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领域已取得显著成功,但现有关于Maurora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一年期疗效的文献主要局限于病例报告。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本中心的临床经验,评估Maurora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的1年期预后及6个月再狭窄率。
研究设计:
本研究于2021年8月至2024年5月期间,招募了接受Maurora支架治疗的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了书面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伦理批号:2024-XJS-085-01)。考虑到血管内治疗的特殊性,我们纳入了符合以下标准的成年患者:经DSA证实椎动脉狭窄≥70%,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后循环缺血症状,如头晕、晕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共济失调或一过性黑矇。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对手术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包括:资料不完整、有神经外科手术史、入院时存在明显出血倾向或感染、已知对造影剂或金属过敏、重要器官(如心、肺、肝、肾)严重功能障碍、动脉迂曲导致器械输送困难或无法完成、合并颅内病变(如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以及存在肝素或抗血小板药物禁忌症。重度椎动脉起始部狭窄通过DSA确诊。所有影像学数据均由具有4-5年神经影像学经验的医生独立评估,且评估者不知晓患者信息。最终由一位拥有十年以上神经影像学经验的资深神经外科医师进行最终评价。
数据收集:
评估了基线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和临床信息(年龄、性别、体重、身高、收缩压、舒张压)、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既往卒中史、心脏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个人史(吸烟和饮酒),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支架内血栓形成、血管损伤、卒中或支架相关死亡、颅内出血)(30天内)、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以及短期和1年临床结局。入院时采集血样检测血小板绝对计数、甘油三酯水平和血糖水平,并在6小时内使用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分析。
变量定义:
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定义为支架置入后,治疗血管内再次发生狭窄,且狭窄程度≥50%。所有手术操作均由同一组神经介入医师完成。术后随访时间为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时采用CTA或DSA复查。支架内再狭窄由两名阅片者进行评估,每人均具有5年血管神经影像学经验。若评估存在显著差异,则由第三位具有10年血管神经影像学经验的阅片者确定最终标准。
CUSUM分析与方程拟合:
所有患者根据手术时间顺序排列。采用累计和(Cumulative sum, CUSUM)分析法评估手术学习曲线,使用以下公式: ,其中Ti代表第ith例手术所需时间,
为平均手术时间,n表示患者序号。以手术例数为横坐标(x轴),CUSUM值为纵坐标(y轴)构建学习曲线散点图。使用R语言软件拟合CUSUM学习曲线。CUSUM学习曲线开始下降的点标志着达到手术熟练度所需的病例数;该点将学习曲线划分为初始稳定期和成熟期。
统计分析:
对于连续变量,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否则以中位数(四分位距)表示。分类变量以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统计分析中,分类变量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连续变量则根据其分布的正态性,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 test进行分析。术后mRS和NIHSS评分通过直方图进行可视化展示。
本研究共有42例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接受了Maurora支架置入术。最终,38例患者符合入排标准并被纳入分析。其中男性25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为66±8岁,68.4%的患者年龄超过65岁。患者的平均BMI为23.17±3.41kg/m²。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33±21mmHg、77±11mmHg和95±13mmHg。患者合并症患病率如下:高血压73.7%,糖尿病42.1%,高脂血症28.9%,卒中史26.3%,心脏病15.8%,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0.5%。此外,目前或既往吸烟者占18.4%,目前或既往饮酒者占2.6%。(表1)术前实验室数据显示,平均血小板计数为236±81×10⁹/L,平均甘油三酯水平为1.2±0.8mmol/L,平均血糖水平为6.1±1.8mmol/L。此外,31.6%的患者存在对侧椎动脉狭窄,36.8%的病例目标病变位于右侧椎动脉。(表1)
表1
手术中使用的支架平均长度为13±2.8mm,平均直径为4±0.6mm。15.8%的患者接受了小球囊预扩张。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所有患者残余狭窄均≤10%。术后30天内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6个月随访时,支架内再狭窄率为5.3%。1年随访时,未报告同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或死亡病例。平均总住院费用为69,707.2±13,062.5元人民币。(表1)
本研究通过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进行,在术后第2天、第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时评估mRS(图1)和NIHSS(图2)评分。术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1分的17例患者,在术后7天时均完全恢复至mRS 0分。此外,1例术前mRS评分为2分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改善至mRS 0分。另外,2例术前mRS评分为4分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改善至mRS 3分。在1年随访时,89.47%的患者mRS评分为0分,与术前相比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1)此外,89.47%的患者在1年时NIHSS评分为0分,与术前相比有改善趋势(p=0.058)。(图2)
图1
图2
CUSUM学习曲线表明,前24例代表稳定期,随后的14例组成成熟期。(图3)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血压或病史方面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表2)
图3
表2
比较两期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数据,在残余狭窄>10%的发生率、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术后30天并发症发生率,以及1年内同侧TIA、MACE和死亡率方面均未观察到显著差异(P>0.05)。(表2)然而,术后1年的mRS评分在两组间显示出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图4)
图4
本研究首次对Maurora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的一年期预后进行了单中心回顾性评估。研究结果表明,Maurora支架在多个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临床优势,特别是在降低支架内再狭窄(ISR)率和改善患者预后方面。
我们的研究显示,Maurora支架在一年内的ISR率仅为5.3%,显著低于传统裸金属支架报道的30.2%-42.9%。ISR仍然是血管内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涉及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ISR的主要原因包括过度的新生内膜增生以及平滑肌细胞(SMCs)的迁移和增殖。支架植入不可避免地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机械性损伤,引发局部炎症反应,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这些介质可能刺激SMCs增殖并向损伤部位迁移,导致支架表面形成新生内膜。这种新生内膜的过度增殖是ISR的主要成因。SMCs的增殖和迁移受多种因素调控。这些因素不仅促进SMC增殖,还会诱导纤维组织沉积,进一步增厚新生内膜。抗血小板治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降低术后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在药物洗脱支架的早期内皮化阶段,血小板活化和粘附可能促进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适当的抗血小板管理可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新生内膜增生的风险,从而减少ISR发生率,改善支架的长期通畅率。
Maurora支架表面涂覆有强效抗增殖药物雷帕霉素,其主要通过抑制mTOR(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发挥作用。mTOR通路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中起着关键作用。雷帕霉素抑制mTORC1(mTOR复合物1)的活性,从而阻断细胞周期从G1期向S期的转变,抑制SMC增殖。此外,雷帕霉素还能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沉积,进一步限制新生内膜的形成。这种药理学作用显著降低了支架植入后ISR的发生率。
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对ISR的发生率至关重要。传统的钛合金裸金属支架虽然具有机械强度,但生物相容性较差,可能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进而促进新生内膜增生。相比之下,Maurora支架采用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制成,减少了血管壁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了新生内膜增生的风险。既往研究报道高血压和吸烟史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这一发现与我们研究中发生再狭窄的两名患者的病史相符。
研究还显示,接受Maurora支架治疗的患者中,89.47%在术后一年达到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表明其功能恢复良好。这一结果表明,Maurora支架不仅能降低ISR率,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Maurora支架的使用显示出明确的术后早期获益,其中长期随访表现尤为值得关注。我们的研究表明,稳定期组和成熟期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提示,使用Maurora支架能够在不同手术经验水平下保持安全性的一致性。这种稳定性意味着即使在技术掌握的早期阶段,该支架也能实现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支持其更广泛的应用。
尽管Maurora支架在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但其高昂的成本仍然是一个主要问题。我们的结果显示,平均总住院费用为69,707.2±13,062.5元人民币。对于许多医疗机构和患者而言,Maurora支架的高价格可能构成经济负担,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地区,这可能会限制其广泛应用。然而,鉴于其临床疗效,我们计划在未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更好地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
尽管本研究结果支持将Maurora支架作为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必须承认存在几点局限性。首先,作为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代表性。需要更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这些观察结果。其次,本研究的随访期为一年。虽然结果表明Maurora支架在短期有效,但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尚待充分评估。冠状动脉领域的长期随访研究表明,药物洗脱支架抑制再狭窄的效果可持续多年,但不同血管部位可能产生不同结果。因此,有必要对Maurora支架在椎动脉的应用进行长期随访研究,以确保其持续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本研究表明,Maurora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我们期待未来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将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并为椎动脉狭窄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
景英朝 教授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负责人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脑血管病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惠州市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惠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秘书,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卒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卒中学会血管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获得荣誉:获得惠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动脉瘤方向);主持惠州市级科研项目一项(动静脉畸形方向);2017年度获“惠州好人(敬业奉献类)”,2018年收录进“岭南名医录”,2023年获评第七届“南粤好医生”;发表学术论文8篇
专业擅长: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如急性脑梗塞的血管内溶栓、机械取栓治疗,颈动脉、椎动脉重度狭窄的支架治疗,出血性血管病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介入及开颅治疗,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的个体化、规范化治疗,脑肿瘤的综合治疗等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