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4日发布 | 23阅读

胶质瘤系列科普十六:胶质瘤疼痛早知道(上)——疼痛类型、机制与不同等级的表现差异

脑医咨询

脑医汇

图片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之一。在整个病程中,很多患者都会经历不同类型的疼痛,如持续头痛、术后伤口痛,甚至难以描述的神经痛。这些疼痛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可能反映病情变化。了解胶质瘤相关疼痛的表现和原因,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非常重要。




常见疼痛类型及特点


疼痛类型

主要表现

可能原因

清晨或夜间加重,持续钝痛或搏动感,可能伴恶心呕吐

肿瘤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硬脑膜或脑血管

伤口痛

切口周围胀痛或钝痛,咳嗽或体位变化时明显

手术创伤引起,通常在1–2周内缓解

神经性疼痛

灼烧感、刺痛、沿面部或肢体放射性疼痛

肿瘤压迫神经或术中神经牵拉、损伤

其他疼痛

肌肉酸痛、皮肤刺痛、手脚麻木等

长期卧床、激素使用、放化疗等引起

📌提示:如果疼痛持续加重、夜间痛醒、普通止痛药无效,或伴随视力模糊、呕吐等症状,应警惕颅内压升高,尽快就医。



疼痛的主要发生机制


胶质瘤相关疼痛并不简单,常常由多种机制叠加引起:

1.颅内压升高

肿瘤生长或水肿引起颅压升高,牵拉脑膜和血管,产生持续性头痛,严重时伴喷射性呕吐。

2.组织压迫与牵拉

虽然大脑本身无痛觉,但肿瘤压迫脑膜、血管或颅神经,会造成局部或放射性疼痛。例如压迫三叉神经可引起面部剧痛。

3.神经损伤

肿瘤浸润或术中损伤可导致神经异常放电,产生针刺感或麻木感,术后常见于切口区域或肢体末端。

4.炎症介质释放

肿瘤微环境中释放的前列腺素等物质会加重痛觉敏感,放疗后组织炎症也会加剧疼痛。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这类炎症性疼痛。

📌多数患者的疼痛由多种机制共同作用,需医生综合判断。




分子病理和基因检测怎么看?


胶质瘤根据恶性程度分为低级别(I–II级)和高级别(III–IV级),两者在疼痛表现上有明显不同:

比较项

高级别胶质瘤

低级别胶质瘤

出现时间

早期即出现持续性头痛,常伴呕吐

疼痛出现较晚,初期常以癫痫或局部症状为主

疼痛频率

从间歇性转为每日持续,夜间易痛醒

早期疼痛偶发,多在劳累或熬夜后出现

比较项

高级别胶质

低级别胶质瘤

疼痛

严重程度

多为中重度,VAS评分常 >7,止痛药效果有限

多为轻中度,VAS评分 4–6,休息可缓解

伴随症状

常伴视力模糊、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高压表现

癫痫更常见,伴轻微感觉异常、视野改变等

VAS评分说明(视觉模拟评分):衡量主观疼痛强度的标准方法,常通过0–10分的方式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以下是常见分值的参考体验:

  • 0分:完全无痛; 

  • 1–3分:轻微不适,比如按压淤青或久坐后酸痛;

  • 4–6分:中等疼痛,像牙痛、轻度头痛,需注意休息或用药;

  • 7–9分:剧烈疼痛,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生活;

  • 10分:最剧烈的疼痛,常需紧急处理。

📌如果患者疼痛突然加重,评分升高,或夜间被痛醒,应尽早检查是否提示病情变化。



 小结与建议


  • 胶质瘤疼痛类型多样,机制复杂,不仅仅是“头痛”这么简单;

  • 疼痛可作为肿瘤进展的重要线索,不容忽视;

  • 高级别胶质瘤疼痛来得急、重,低级别胶质瘤疼痛渐进、隐匿;

  • 正确描述疼痛感受,能帮助医生更快判断病情,提供合适治疗。

下期预告:我们将介绍如何准确表达疼痛感受,以及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缓解与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与疾病相处。


📚文献

1.van Breemen J et al. Anti-epileptics in brain tumor-related epilepsy: a review. (Neuro-oncology, 2007)

2.中华医学会. 抗癫痫药物应用专家共识

3.Mayo Clinic. Glioma – Symptoms & causes.

4.PAMI Pain Management. Pain Assessment Scales/Tools. University of Florida




专家介绍



图片

吴劲松 教授

  •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 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东方英才领军人才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科研)

  • 上海市脑机接口临床试验与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 

  • 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生物样本库主任

  •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胶质瘤专业组长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脑胶质瘤学组组长

  •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脑机接口与交互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神经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脑网络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样本整合研究分会常务委员

  • 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 ASNO科学委员会主席

  • 上海市政协委员(科技界别)

  • Brain Rresearch 副编辑(Asso. Editor)

图片
吴劲松教授门诊时间




地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时间:周一下午(总院)、周四上午(虹桥院区)


咨询更多问题、进入胶质瘤病友交流群,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脑医咨询助手为好友,我们将为您提供帮助。

图片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