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3日发布 | 666阅读

【中国声音】肝素结合蛋白在儿科医源性脑膜炎及脑室炎中的诊断价值

孔月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

牛嘉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田永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石广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

第一作者:孔月月2,牛嘉豪1

资深/通讯作者:田永吉1,石广志1

作者单位: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


儿科神经外科术后常见医源性脑膜炎和脑室炎,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常导致引流时间延长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增加。然而,此类感染的早期识别极具挑战性。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规脑脊液(CSF)指标如葡萄糖、蛋白质和白细胞计数亦无法有效区分感染与非感染状态。尤其是在儿童以及涉及脑室系统手术的患者中,术后化学性脑膜炎症状与细菌感染相似,进一步加大鉴别诊断难度。此外,脑积水等非感染性并发症亦可能掩盖感染表现,而术前或术中使用抗生素会影响病原学检查的准确性。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乳酸和降钙素原(PCT)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近年来,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 HBP)作为一种由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抗菌蛋白,逐渐受到关注,被认为是成人中枢感染的潜在新型生物标志物。但在儿科术后医源性脑膜炎和脑室炎中的诊断价值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评估HBP在诊断此类感染中的表现,并与乳酸及PCT进行对比分析。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在某三级专科医院因脑室系统肿瘤接受开颅手术的患儿(年龄1~16岁)。排除术前已确诊感染或手术不涉及脑室系统的病例。术后如存在感染指征,采集脑脊液进行白细胞计数、葡萄糖、蛋白质、乳酸、HBP、PCT检测及细菌培养。依据美国CDC/NHSN标准进行感染判定,将患儿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HBP和PCT水平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其余临床信息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获取。


共纳入122例符合标准的患儿,排除6例感染状态不明确者,最终71例确诊为术后感染,45例无感染,共采集脑脊液样本279份(感染组142份,对照组137份)。部分病例依据抗感染治疗前后临床与实验室指标变化,进行回顾性分组。结果显示,感染组中急诊手术比例更高,术前存在脑室-腹腔分流史者更多,手术时间也更长。感染通常发生在术后第5天左右,发热为最常见临床表现。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脑脊液中白细胞和蛋白水平升高,葡萄糖浓度下降,住院时间也明显延长。


三种生物标志物在感染组中均显著升高:HBP中位浓度为180 ng/mL(对照组为12 ng/mL),乳酸为4.7 mmol/L(对照组为2.3 mmol/L),PCT为0.08 ng/mL(对照组为0.04 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值得注意的是,HBP在确诊前一周即升高,92%的样本超过诊断阈值,提示其可用于早期筛查。感染组中9份阳性培养样本来自5名患儿,主要病原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其中89%的阳性样本HBP升高,乳酸与PCT也多数超过诊断阈值。



在诊断效能方面,HBP表现最佳,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3,敏感度89%,特异度81%;乳酸AUC为0.90,PCT表现最弱(AUC 0.66)。在剔除经验性抗生素使用者与回顾性纳入病例后,HBP的诊断准确性依然最高,AUC升至0.94,进一步验证其稳健性。




本研究表明,HBP可作为儿科术后脑膜炎与脑室炎的早期敏感生物标志物,其诊断价值优于乳酸和PCT,尤其适用于临床表现提示感染但常规CSF指标正常者。HBP作为中性粒细胞预先储存的颗粒蛋白,可在感染早期快速释放,较乳酸与PCT更早出现变化,因此在术后早期具有显著优势。研究同时指出,乳酸虽具高特异性,但易受血性污染影响;PCT敏感性较低,可能因其主要来源于外周组织,穿透CSF能力有限。


值得强调的是,常规频繁采集CSF样本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建议在感染高度疑似时优先检测HBP。虽然部分感染病例未获阳性培养结果,但HBP在多项分析中均表现稳定,提示其在无培养结果时仍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本研究的局限性包括:为单中心研究,结果需在多中心验证;术后早期部分无感染患儿HBP亦可暂时升高,可能影响特异性;不同病原菌对HBP表达的影响尚未明确;部分病例采用回顾性分组,可能引入偏倚。未来应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HBP在不同病原类型、不同感染阶段中的表现特征。



资深/通讯作者简介


田永吉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神经外科小儿病区副主任

●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获博士学位,美国哈佛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博士后

●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小儿学组专家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小儿神经外科学组专家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小儿脑胶质瘤学组副组长,北京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专家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服务机构质量管理分会理事

● 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市局级4项,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参编参译专著6部

● 获2017年华夏医学奖三等奖,入选北京市卫计委“215学科骨干”、北京市科委“科技新星计划”

石广志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副主任

● 兼任国家卫健委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分会全国常委等

● 曾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主持国家卫健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卫健委以及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及局级重大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超千万;代表性著作发表于《Critical Care》《Resuscitation》《Neurosurgery》《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等国际权威期刊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