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2日发布 | 343阅读

【最AI新技术】REFLECT|颈动脉夹层真腔血流逆转增强导管技术

脑医汇

达人收藏

原作出处:Mistretta F, Russo R, Molinaro S, Gava UA, Bergui M. Reverse flow-enhanced catheterization of true lumen in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 the REFLECT technique. Neuroradiology. 2025 Jul 18. doi: 10.1007/s00234-025-03714-x.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679614.



以下为AI解读,仅供参考。


一、疾病背景与临床意义

● 颈动脉夹层(CAD)的卒中相关性:CAD是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虽仅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2%,但在50岁以下人群中占比可达20%,年发病率为2.6–3/10万,需重点关注年轻卒中患者的潜在CAD可能。

● 核心危害:CAD因动脉壁撕裂导致壁内血肿、血管狭窄/闭塞及血栓形成,易引发远端栓塞和颅内大血管闭塞(LVO),增加卒中严重程度。


二、治疗难点与创新技术

 传统挑战:CAD合并LVO的血管内治疗中,识别和进入真腔困难,误入假腔可能导致远端栓塞,阻碍LVO开通。

● REFLECT技术核心:通过球囊导引导管实现近端血流阻断与逆转,促进假腔塌陷,改善真腔可视化和通路。具体定义为“REverse FLow Enhancing Catheterization of True lumen in CAD”(颈动脉夹层真腔血流逆转增强导管技术)。


三、技术操作关键细节

● 器械选择:采用球囊导引导管(如Walrus)阻断近端血流,配合抽吸导管(如RED72)清除血栓,后续使用颈动脉支架(如Caresto系列)重建血管。

● 操作步骤:

1. 球囊导引导管定位至夹层颈动脉近端,充气后阻断前向血流,通过侧支循环(如后交通动脉PCom)建立逆行血流,使假腔塌陷;



2. 抽吸导管清除血栓,确认真腔通畅后,将导引导管推进至远端健康颈动脉段;

3. 采用机械取栓(如ADAPT技术)实现颅内血管再通(目标mTICI 3),随后在真腔内植入支架维持长期通畅。



四、疗效与临床结局

● 短期疗效:病例中患者通过该技术实现颅内血管完全再通(mTICI 3),手术开始后40分钟完成再灌注,无术中出血。



● 长期预后:3个月随访显示患者恢复行走能力,无运动缺陷及语言障碍,颈动脉支架通畅,回归卒中前生活状态。


五、适用场景与优势

● 适用人群:适用于CAD合并ICA顶端通畅、Willis环或颈外-颈内动脉(ECA-ICA)侧支循环良好的病例,此类患者可通过侧支建立有效逆行血流。

● 技术优势:缩短真腔识别时间,降低误入假腔风险,减少远端栓塞;真腔内支架植入可优化血管重建,降低支架闭塞风险。


六、围手术期管理要点

● 抗凝方案:术中给予Cangrelor(负荷量30 µg/kg + 维持量2 µg/kg/min),24小时后过渡为Ticagrelor口服。

影像学评估:术前通过CTA明确闭塞部位及侧支循环(如ASPECTS评分、MCA高密度征),术中需多次造影确认真腔通畅及支架位置。


七、临床启示

REFLECT技术为CAD合并LVO的血管内治疗提供了创新策略,尤其在改善真腔识别与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价值,临床医生可在符合侧支循环条件的病例中尝试应用,以优化卒中患者预后。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