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出现为颅内动脉瘤传统的瘤内栓塞提供了新的理念,治疗策略转至重建载瘤动脉并促进动脉瘤的愈合。通桥麒麟FD是国内首款远端闭合设计的密网支架,由铂金芯镍钛丝编织而成,通体显影,近远端各3个显影点,3.5mm及以下直径规格可通过21系列微导管释放。为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提供新的方案。
本 / 期 / 病 / 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74岁。
主诉:因“头晕头痛4天"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2级;2型糖尿病。
查体:患者系头晕头痛4天入院。神志清醒,认知功能无异常,言语清晰,无失语,额纹对称,眼睑无下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瞳孔光反射灵敏,无眼震,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咽反射无异常,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张力(++),右侧上下肢肌力5级,左侧上下肢 肌力5级,四肢腱反射(++),双侧手指鼻试验无异常,双侧下肢跟膝径试验准确,直立直线行走异常,闭目难立征异常,布氏征、克氏征阴性,巴氏征阴性。双肺呼吸音清,无明显干湿啰音,心率93次/分,律齐,无明显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浮肿。
术前影像
完善头颅MRA提示右侧后交通段瘤样扩张或动脉瘤。
脑血管造影示:右侧后交通起始部可见动脉瘤,大小约8.08*6.06mm,颈内动脉C1段呈夹层样改变。
术前讨论
➢ 术前诊断
1、双侧后交通动脉瘤
2、双侧颈内动脉夹层(C1段)
3、脑动脉供血不足
4、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
5、2型糖尿病
6、低钾血症
7、颈椎间盘突出
8、抑郁状态
➢ 手术指征
患者颅内动脉瘤诊断明确,动脉瘤位于右侧后交通动脉,考虑行载瘤动脉密网支架植入术。
➢ 手术策略
1、该病例为右侧后交通动脉瘤,动脉瘤瘤颈较宽,考虑植入血流导向装置,计划在瘤颈处进行适当的推拉操作,增加支架在瘤颈口的网孔密度,加速动脉瘤的愈合。
2、选用镍钛DFT材质的密网支架,可以在瘤颈处进行推拉操作,形成致密网孔,同时增加可视度,方便术中及时调整。
术中器械
6F 长鞘
6F 115cm 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
通桥X海思 北斗SS™神经血管微导丝 0.014" 2m标准版
21系统微导管
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3.5*25mm
手术过程
手术经过患者取平卧位,全麻插管后,常规消毒铺巾,选择右侧股动脉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置入6F动脉鞘,置换80cm长鞘。单弯导管带长鞘置于右颈总动脉,置换6F 115cm 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于颈内动脉起始部,造影示:右侧后交通起始部可见动脉瘤,右侧大小8.08mm*6.06mm,颈内动脉C1段呈夹层样改变。
路图下,0.014" 200cm 北斗SS™神经血管微导丝辅助6F 115cm 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置于左侧颈内动脉C4段,选取工作角度,路图下,微导丝辅助支架微导管置于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
定位准确后,沿支架微导管送入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3.5*25mm,在过瘤颈部位采用推拉结合操作,缓慢推挤支架。释放血流导向支架,并用微导丝在支架内按摩促贴壁。
微导管到位
麒麟™支架释放
麒麟™支架释放完毕
术后造影示: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位置良好、贴壁满意,后交通动脉瘤瘤体内造影剂滞留,载瘤动脉血流通畅,行XperCT未见出血增加,结束手术。术毕拔鞘,压迫器压迫穿刺点,未见出血点,足背动脉搏动正常,麻醉苏醒,送回病房。
术后造影
出院情况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不适主诉。四肢活动正常,患者病情平稳。
病例小结
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为镍钛编织结构,在释放过程中更强调推拉结合的操作,在局部位置可以适当将网孔推密,但在末端释放的时候建议减少张力,让其自然释放贴壁。
镍钛DFT材质密网,相较于钴铬合金材质密网,其支架短缩率较高,可达到30%以上,在支架选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性,选择合适长度的密网。
术者简介
封灏
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
脑病中心副主任委员,神经介入组组长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青年委员
主刀各类缺血出血类神经介入手术超过千例。曾负责多项国产取栓器、抽吸导管、密网支架的上市前临床研究,曾获第五届中国县域医院基层帮扶模范奖,发表SCI文章5篇,参编论著一部
江以杰
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
主治医师
多次在上海同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进修神经介入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作线上专业交流
本内容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讲课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非通桥医疗推广产品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